青姐講股:城商行危機急速浮現

自從包商銀行被接管事件開始以來,內地城商行的問題正在急速浮現。

其實有問題的城商行不止一家,年內多間相關銀行未能依時發布業績,監管機構試圖降溫,但一切於事無補。最近,連工行亦要協助出手,為錦州銀行解困。

城商行的資本不足,壞帳太多,已是好幾年來累積下來的問題。幾年前,內地當局希望讓它們加快上市,增資擴本,希望獲得新資金後,問題會紓緩。

事後回想,這個一廂情願的舉動,將有更多問題的城商行硬推上市,便等如讓問題再擴大至資本市場層面。再者,上市公司,不論銀行抑或是其他行業,更活在水銀燈之下,涉及負面連鎖效應隨時會愈煲愈大。

正如評級機構惠譽所言,過去十年,在內地的城商行數目急速上升。但這類銀行,風險管理一直不善,與地方政府關係千絲萬縷。

更甚是,整個行業的盈利正在減弱之際,隨着監管趨嚴,城商行單靠大量非貸款的金融產品,充撐本身的資產負債表,及推高整體收益率。

金融體系不能出亂子

今年以來,隨着連番爆雷事件出現,並且揭露出沒有條件發債集資的小型企業,都可以透過結構產品安排,曲折到製造出近乎虛假成功發債情況,問題已經遠遠超出追收壞帳的地方。

城商行太多,一旦傳出不穩,不單止構成交易對手風險,更會火速發展至擠提,屆時整個金融體系就存在極大壓力。基於此,當局接管包商銀行,錦州銀行亦物色投資者入股解困,但觀乎兩間銀行的安排,到最後其實變相是靠幾大銀行及內地相對有實力的金融機構出手,有可能反過來連累了它們。

金融體系不能出亂子,而城商行問題卻已經曝光,既然如此,內地當局只有兩條路選擇去處理:(一)繼續用現時逐一處理模式,有實力的內地銀行及企業,統統都幫手;(二)再沿用多年前銀行業重組的對策,透過中央屬下的單位,例如財政部、匯金、甚至中投,認購由城商行發行的債券,先增加資本填補缺口能力,繼而再成立專為城商行而設的資產管理公司,接收問題資產,但肯定這些資產比當年內銀的問題資產,將有問題得多。

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