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虛擬銀行推動普及金融

金管局早前發出八個虛擬銀行牌照,預料最快於第三季開始營運。傳統銀行不敢怠慢,六月中起,多間主要銀行陸續宣布將會取消低額結餘服務費。引入虛擬銀行,相信是本地銀行業發展及推動普及金融的里程碑。

早年銀行業有利率協議,原意是為免銀行割喉式競逐存款。當時銀行主要盈利來源為淨利差。協議為人詬病之處是銀行間缺乏競爭,令小存戶利益受損,因此自九四年起分階段取消,及至○一年全面撤銷利率協議。

協議全面撤銷後,在競爭加劇下,存款利率升、貸款息率降,銀行淨利差明顯收窄,影響盈利表現。業界於是引入分層利率架構,即結餘愈少、存款利率愈低;並設立最低存款額要求,對低額結餘存戶徵收服務費;亦逐漸關閉實體分行,及對使用櫃位交易徵費。

受惠存款保障計劃

銀行在商言商,看似無可厚非,然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上述業界舉措對基層市民及小存戶首當其衝,更與普惠金融背道而馳。所謂普惠金融,是指讓普羅市民及中小微企業能夠獲得基本銀行服務,例如開立及維持戶口,以應付日常生活或生意營運的基本需要。

近年金融科技發展一日千里,金管局亦更加積極善用科技去推動普惠金融。預料最快於第三季投入營運的虛擬銀行更值得期待。所謂虛擬銀行,是指主要透過互聯網或電子渠道提供服務的銀行,不設實體分行;市民只須用手機掃描身份證及自拍,再填寫個人資料,便可以遙距開戶。

虛擬銀行因不設實體分行,能大幅節省營運成本,因此有更大空間,提供比傳統銀行較高的存款利率及較低的貸款息率。虛擬銀行存戶同樣受存款保障計劃所保障;金管局要求虛擬銀行不可設立最低結餘要求,亦不可向低結餘戶口收費,好讓普羅大眾能獲得基本銀行服務。

有助促進業界競爭

隨着虛擬銀行即將上線,業界龍頭滙豐上月率先宣布,八月起取消低結餘戶口收費及部分櫃位交易徵費,其他主要銀行亦紛紛跟隨。近期傳統銀行已加強投放資源去發展金融科技及手機理財服務。有競爭才有進步,引入虛擬銀行雖然不足以扭轉大型銀行的領導地位,但帶來的鯰魚效應,肯定是推動普及金融的重要一環。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講師葉德生參與本文)

莊太量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

作者:莊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