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香港之所以能成為東方之珠,靠的是繁榮與穩定。可回歸廿二年,經濟政策失敗,高地價的禍害變本加厲,致使競爭力每況愈下。如今中國內地將進一步對外開放金融市場,香港若繼續蹉跎歲月,只怕連金融業這個經濟命脈的優勢都保不住,最終落得一沉百踩,難以翻身!
坊間批評港府經濟政策,並非無的放矢。最失策的是香港經濟結構依舊單一,非金融即地產,研發投入佔經濟產值比重長期偏低。市民只望炒樓炒股發達,人才只管投身金融、地產、醫療等熱門專業,科學淪為冷門,致使科研風氣薄弱。創新產業發展嚴重滯後,既留不住人才,也吸引不到外來專才加入。結果莫說與亞洲競爭對手如南韓、新加坡比較,就連一河之隔的深圳,都將香港比下去。
雖然近年港府似是痛定思痛,數以百億元投放創新科技,卻缺乏教育政策改革等戰略配套支持,以為大灑金錢就能脫胎換骨,就能培養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着實是太傻太天真。只怕最終重蹈覆轍,就如當年的數碼港淪為地產項目,捉錯用神,無濟於事。
經濟發展政策失敗另一重災區,當然是房屋問題尾大不掉。房屋供應嚴重短缺,經濟好,樓價升;經濟差,樓價都不會大跌。樓價高企,嚴重影響百業民生。小商戶每天在捱貴租,小市民操勞一生為蝸居,社會的創新動力缺如,市民置業安居夢難圓,歸屬感日低。就連國際企業對香港的昂貴租金亦吃不消,紛紛遷移總部。
廿多年光景過去,香港既培育不出新的產業支柱,自然亦難以打破金融及地產壟斷。高樓價這個限制經濟發展的緊箍咒依舊存在,幾乎耗盡香港的老本。今天香港的局面,冰封三尺,實非一日之寒。及至近年面對外部貿易戰的衝擊和內部社會動盪,有調研機構三個月內兩度下調全年經濟預測。足見長期的政策失誤,令香港經濟病入膏肓,甚至不堪一擊。
要走出當前的困局,就必須深切反省經濟政策失誤源頭在哪裏。要知道,未來中國會加大對外開放金融市場,更多外國資金可以直接進入內地金融業,過去內地賦予香港的經貿優惠不可能長期維持。醫治香港經濟「惡疾」的關鍵,不是要內地再給予甚麼經貿優惠、開放更多旅客來港,又或者以製造基地如何支援創科發展,而是要建立一個高效、人心所向的管治班子,團結港人以最大的決心進行經濟改革,始有望擺脫沉淪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