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剖析:中國債務問題受考驗

中美兩國重啟貿易談判,雖說已實行的關稅措施未有移除,但某程度上已緩和五月初時的緊張氣氛,為市場帶來好消息。然而,即使貿易戰獲解決,是否代表環球經濟前景就此一片光明?筆者卻不予苟同,而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面臨另一個重大的考驗,就是債務問題。

據來自政府智囊的研究數據,截至今年三月底止,中國債務佔GDP(撇除金融業)的比重達248.8%,按季升5.1個百分點,上次單季升5個百分點已是一六年的事。當中企業債務佔GDP比重為156.9%,而其中68%的債務屬於國有企業。

上述數字大概反映國企是主要的舉債源頭,而國企發債集資的主要目的,是為地方政府的基建進行融資。配合國家經濟發展,城鎮化帶動,以及轉移經濟結構至內地的情況下,基建的需求不斷提升。

然而,基建投資涉及金額不菲,雖說落成後能帶來穩定收入,但回本期漫長。此外,內地基建項目質量參差,資金投放後回籠之日隨時變得遙遙無期。眼見債務如雪球般愈滾愈大,中國政府曾於一七年非正式地鼓勵去槓桿化,但結果卻導致不少民企因信貸收緊而倒閉,證明了此路不通,政府亦隨即轉軚鼓勵銀行重新放水。

恐重現民企倒閉潮

正如上月,中央便發出通知,允許將專項債券作為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資本金,主要是國家重點支持的鐵路、高速公路,重大戰略的地方高速、供電及供氣項目等,並嚴格落實至實體政府投資項目。可見中央相當重視優質基建項目,並視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命脈。

按此形勢,中國債務數量將續滾大,惟最大問題是已陷入進退兩難之局。一旦「收水」去槓桿,一七年的民企倒閉潮有機會重現,但繼續「放水」的問題是否亦就消失?相信中央亦不會認為如此,目前或只能見步行步。

俊賢資產管理行政總裁 趙文傑(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