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買「人造肉」股未係時候

多間央行早前先後放鴿甚至減息,加上中美貿易談判重新展開,令環球股市扭轉五月時的頹勢。不過傳統避險資產國債及日圓上周卻表現硬淨,金價更一度突破1,400美元,似乎投資者對市場前景仍有一定保留。

事實上,無論美國長短息差或各大央行的放鴿舉動,均反映未來經濟前景不容樂觀。利率期貨市場顯示聯儲局年底前有機會減息三次,減息預期帶動環球股市上升,但在標指創歷史新高下,當局實在無必要大幅減息,不排除投資者對減息「炒過龍」。

在兩大因素左右下,筆者對股市的前景偏向審慎,建議各位要做足防風措施,並趁早制訂一旦市況急轉直下的減持機制。

雖然市況不明朗,但市場每年總有一些話題炒作。前年市場憧憬虛擬貨幣可取代傳統貨幣,甚至區塊鏈技術可取代中介人角色,帶動比特幣、以太幣等一度以倍數上升;去年市場炒作美國及加拿大將娛樂用大麻合法化,憧憬大麻需求大增令相關股份節節上升;到今年,焦點放在人造肉。

炒賣氣氛推升股價

人造肉是利用生物工程技術,在實驗室由動物幹細胞或植物蛋白質(例如大豆)培育出來。人造肉概念在二戰前已出現,到二○○○年初荷蘭有大學成功研製人造肉。隨着各企業的多年研究令生產成本降低,近年人造肉已經在超級市場有售。

人造肉被標榜為解決全球糧食不足的一大方案,可降低畜牧業的炭排放及大幅減少土地的佔用,但為何市場到今年才炒作人造肉概念股?原因是多間大型快餐店考慮甚至已經推出人造肉漢堡包,加上各國出現不同動物疫症,例如非洲豬瘟、禽流感等,令投資者開始重視人造肉的發展前景。到今年五月,首隻人造肉概念股Beyond Meat終於在美國上市,上述憧憬令股價較招股價累升超過六倍。

人造肉的技術無疑日漸成熟,味道跟真肉沒有明顯分別。事實上,各地媒體已作出不同的測試,顯示一般人難以分辨人造肉及真肉所做的漢堡包,讀者不妨到Youtube看看。不過,人造肉仍有一定限制,例如只局限於絞肉類的漢堡扒、肉腸、肉醬等,因此讀者若想一試人造肉的煎西冷牛扒或清湯牛腩河粉,似乎要等一段長時間。

僅1/3人願長期食用

人造肉雖然在美國成為一大熱話,但實際上大眾仍需要一段時間接受。科學期刊《PLOS ONE》於一七年刊登了一份關於人造肉類接受程度的調查,有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可以一試,但只有三分之一受訪者願意長期食用,人造肉要取代傳統肉類似乎也要一段時間。

回到金融市場,究竟現階段人造肉概念股是否值得吸納?先不論人造肉公司能否克服上述大環境挑戰,但現時市場可供投資的上市公司,只有Beyond Meat,而事實上市場上有不少競爭對手,例如Memphis Meat、JUST、Impossible Meat等,最終Beyond Meat能否成為行業贏家還是被其他對手淘汰仍難以論定。

短期難扭虧為盈

此外,為了吸引更多買家嘗試及接受,不排除將來人造肉的售價可能跟成本相若,甚至要蝕賣,投資者不宜寄望上述企業可以在短時間內轉虧為盈。因此,筆者建議投資者還是按兵不動,若追求短時間內高回報高風險,倒不如買賣衍生工具更為划算。

(作者未持有上述股票)

梁志麟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策略師

作者:梁志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