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數據續示弱 全球下半年仍憂

轉眼間,一九年已過了一半。總結上半年,金融市場可謂金股債齊鳴,無論是避險或風險資產,也錄得不俗升幅,為歷年罕見。不過,縱使各類資產表現可人,全球經濟卻了無起色,如此極端亦為歷年罕見。可惜的是,踏入下半年後所公布的最新經濟數據仍令人擔憂。

內地周日公布,主要反映國企的六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報49.4,為連續兩個月低於50盛衰分界線;到了昨日,主要反映民企的六月財新製造業PMI亦跌穿50,報49.4,為三個月後再次轉衰。上述兩項數據同時處於收縮並不常見,預示內地第二季經濟增長難望保持首季的6.4%。再者,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數據不振意味全球其他地區也乏善足陳,加上六月全球都觀望上周的二十國集團峰會,勢拖慢當月經濟活動,有礙次季經濟表現。

與此同時,南韓昨公布,六月出口按年大跌13.5%,為一六年一月以來最大跌幅,並連挫七個月。其中,對中國的出口按年銳減24.1%,創○九年五月金融海嘯時期以來最大跌幅。面對出口弱不禁風,南韓官方未認為已見底,悲觀地預期下半年頹勢難扭。該國出口向來被視為全球進口指標及經濟晴雨表,主因是由汽車到電子產品,都是銷往世界的主要消費品,尤其半導體科技更能反映智能產品需求,後者則主宰着全球經濟增長動能,如今可謂疲憊不堪。

隨着經濟轉弱,近期市傳有大型企業醞釀裁員潮。其中,有歐資大行或最快本周披露全球裁減最多兩萬人;亦有美資車廠計劃於明年底前大削1.2萬個職位。須知道銀行是「百業之母」,而汽車銷售向來被視為各地經濟晴雨表,如今這兩個行業都有「龍頭」傳出大削開支,不但為經濟響警,更恐是全球骨牌式裁員潮的開端。

眼見困境驟至,市場已憧憬歐美央行最快七月或九月帶頭放水,但有「央行之母」稱號的國際清算銀行警告,單靠「貨幣政策」推動環球經濟的時代將告終,即僅僅減息及印銀紙再不能撐起經濟,主因是如今彈藥與○八年後差天共地!接下來若要救市,就需要在貨幣政策、結構改革、財政政策,以及宏觀審慎措施「四方面」取得平衡。其實,說穿了就是連央行也覺得「無藥可救」!試問既要放水,又要結構改革及審慎,怎能兩全其美?

踏入下半年,投資者絕對不能忽視經濟惡化,金融市場早晚要接受現實,當那日來臨時,想走避恐也來不及,保守仍較進攻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