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資投行外闖屢受挫

「日本製造」一向是高品質的代名詞,即使近年爆出多宗造假醜聞,產品依然暢銷全球。相對而言,日本投資銀行由上世紀泡沫經濟,到現時迷失年代,在拓展海外市場卻屢戰屢敗。有分析認為,這歸咎於對風險過分保守的作風、中央集權的管理方式,以及高層定期輪替。

疲弱的本土經濟及貿易戰持續,加上利率處於極低水平,大大削弱盈利能力。日本三大銀行──三菱UFJ、三井住友及瑞穗最近發出的盈利預測均遜預期,令削減成本尤其是海外業務,成為當務之急。

野村股價累跌逾八成

日本最大投行野村控股由上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到千禧年代,先後多次在海外大展拳腳,包括在○八年金融海嘯後,收購雷曼兄弟的歐洲和亞洲業務。不過,該行近期大幅收縮海外業務,削減150個職位,遍及美洲、歐洲、中東及非洲,還未計入之前香港和新加坡裁員的數字,再次變相承認策略失敗。

野村最近股價較○八年初累跌逾80%,市值對淨資產值比率跌至0.43%的一二年歐債危機以來最低水平,很大程度反映收購雷曼業務的如意算盤一直未打響。野村社長永井浩二認為,該行的最大問題是成本太高,但收入只溫和增長。野村現時的員工數目較○七年多出1萬人,但去年收入卻與○七年差不多,其中資本市場業務收入由○七年120億美元降至現時約50億美元。

多項排名頭20大不入

除野村外,瑞穗一五年從蘇格蘭皇家銀行(RBS)挖走130名銀行家,三井住友兩年前亦銳意拓展海外,聲稱會增加250個職位。不過,日資銀行在多項資本市場排名上,頭廿大位置都不見影蹤,瑞穗及三井住友的整體環球市場收入,只相當於RBS的交易業務收入。

一位早前離職的交易員指出,野村未能在交易業務賺錢,主要是該行不容許以高薪招攬的交易員冒太多風險,交易員每增加持倉水平,需得到日本總部的批准。一位駐紐約的三井住友銀行家亦稱,該行美國主管的決定往往被日本的同級主管駁回。

一如其他日資銀行,三井住友派駐海外的高層每三年便輪替,削弱對當地市場的認識。WisdomTree高級顧問科爾認為,日本嚴格的輪換制度成為經營上缺點。

另外,KBW資深分析員David Threadgold指,日本是製造業大國,但金融業卻微小。他又指,「日本企業的決策是共識為基礎,過程繁重且緩慢,這或者易與作風相若的田納西州汽車工人融合,但難適用於曼哈頓或倫敦的投資銀行家身上。」一語道破日資投行衝出海外最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