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調查指,有七成市民坦言對經濟感壓力,尤其以八十年代出生的「三文治世代」壓力最大,主因既要供養退休父母生活,亦要應付子女各項開支。專家建議父母在投資理財以外,亦應重視子女理財教育。
投委會於今年五月訪問了400名家長,平均家庭月入為5.35萬元。發現六十年代出世的父母,只有60%認為有經濟壓力,相反「上有高堂,下有子女」的八十後階層,感到壓力的人高達75%。
調查指,該階層需面對三大財政壓力來源,分別為子女教育、家庭開支及退休儲備。若撇除子女教育相關的開支,其課外活動、消閒娛樂及旅遊的使費相對大,平均佔9%家庭開支。
另方面,有83%受訪者承認需要為已經退休的父母提供財務支援,過半數人每月給父母家用為3,000至7,000元,另有18%人給予高達7,000至11,000元。投委會總經理李博衛認為,此乃華人社會常見的獨特文化,令港人不得不負上供養父母的責任。
他又指出,儘管政府年內已推出了可扣稅延期年金(QDAP)及自願性強積金供款(TVC)等兩項認可退休產品,但其實未必足夠助港人應付退休生活,市民亦不應完全依賴政府推出退休政策。
教育子女節約用錢亦是家庭理財的重要一環,調查發現逾64%家長認為,由祖父母直接教育孫仔及孫女管理金錢,有正面作用,包括容易養成儲蓄習慣、不允許胡亂購買玩具及學懂格價等重要理財觀念。
然而,亦有超過四成受訪家長在教導子女理財時與其父母有分歧,部分問題出在祖父母過於溺愛孫孩,太輕易送禮物及零用錢予孫仔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