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四月十七日公布首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比去年同期增長6.4%,與一八年第四季持平。這個數字可說高於市場預期。當局把一九年全年GDP增長目標定為6至6.5%,比去年的GDP增長率的6.6%再度調低,而區間拉闊至0.5個百分點,這反映中央希望有更闊空間可以成功達標。
縱然首季增長稍勝預期,但鑑於經濟下行壓力和貿易局勢緊張,中央對次季增長不敢掉以輕心,人民銀行於五月六日宣布,下調中小銀行(總資產低於100億元人民幣)的存款準備金率300個基點,於五月十五日生效。這將釋放約2,800億元人民幣的流動性。
央行同時宣布,將通過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注入2,000億元人民幣的流動性。MLF操作就是讓金融機構以國債、央行票據等優質債券作質押品,由央行提供資金,支持相關機構提供低成本貸款,從而間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另外,政府亦將保持積極的財政政策。事實上,政府已批准3.1萬億元人民幣的地方政府發債總額,用以增加地方財政支出,地方政府已於首季度發行了約1萬億元人民幣債券,其餘2萬億元人民幣發債額度預期將在第二及三季完成。中央同時實施2萬億元人民幣的減稅降費措施,藉此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以刺激消費。
然而,在一連串的擴張性貨幣和財政政策下,仍有大行調低次季經濟增長,摩根大通發表報告,指中美貿易戰升級,加上全球資本開支轉弱,下調中國第二季增長預測,由原來6.3%調低至6.1%。但筆者相信內地的逆周期擴張性政策在第二季依然奏效,經濟增長有可能保持在6.3%的水平。
由於中美貿易戰相信在第三季繼續拖拉,據估計全年出口將下降約3%,部分受貿易戰影響的中國企業,今年上半年經營收入可能下降5%,在預期收入下降的大前提下,內需是否能保持增長,依然存疑。
更重要的是,中央應不會重蹈覆轍,像二○○八年在短期內推出「四萬億」刺激方案,大量增加地方融資,衍生不少低效投資項目,最終令產能過剩,壞帳上升,問題至今仍未完全解決,中央對大規模的刺激方案會偏向謹慎。
雖然,過往兩季寬鬆政策有一定提振作用,但貿易戰、外圍經濟不穩、加上國內經濟尚欠新動力的大前提下,加上一些主要經濟重鎮(包括北京、福建、河南等)至今仍未公布GDP增長目標,顯示中央有意容許增長減慢,將預留更多空間予經濟轉型及金融風險調控。下半年國內經濟有可能再度偏軟,全年GDP增長有機會由一八年的6.6%下跌0.3至0.4個百分點,降到6.2至6.3%。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及經濟學教授
作者:鄺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