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鬥爭白熱化 極端市況機會增

距離周末中美領導人會面的日子愈近,有關中美布局的消息就愈多,惟特點是再沒有人提及縮減貿易赤字的初衷,反之是科技冷戰及金融戰的憂慮,足見中美衝突已不能再單以貿易戰來形容。面對「單邊市」機會驟增,投資者實不宜輕舉妄動。

表面上,美國總統特朗普看似佔盡上風,但近日不斷有美國各大企業團體力勸總統三思,斷不能與中國完全割裂,因關稅所引發的「蝴蝶效應」會曲線打擊經濟,不利角逐連任。舉例來說,若特朗普對餘下逾3,000億美元中國進口貨品加徵關稅,其中有大約1,670億美元貨品是手機、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智能音箱及遊戲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將無可避免要加價。

由於大部分消費者不會急於追逐潮流而更換該些電子產品,只要價格提升,就會拖慢更換周期,繼而延長整個科技產品推陳出新的時間表。單是「等」,就足以拖垮整體經濟增長,主因是目前社會以「智能產品」為主,涉獵多個產業發展及職位,除了日常生活,從農產品到製造業都與科技息息相關,各產業鏈的發展很大程度倚賴消費者更新產品的速度。因此,若特朗普對民生相關產品加徵關稅,所引發的雪球效應絕不能輕視。更何況事到如今,就算中美「握手」,亦難以避免一場科技暗戰,問題是特朗普會否讓它浮面,演變成真正冷戰。

除了科技,中美金融戰亦是重大考驗。周一有媒體報道指,個別大型中資銀行涉嫌違反美國對北韓制裁命令而遭到調查,可能面臨被制裁風險,有機會不能涉獵美國金融體系。由於報道正值敏感時刻,不禁讓人揣測是美方刻意增添談判籌碼。目前的形勢是,一旦中美「反枱」,勢必頓時引爆金融戰,早前不少內地重量級高官已放風,人民幣兌每美元必要時須「破七」,再加上歐美央行減息、放水呼聲極高,各國貨幣競爭性貶值將造成天下大亂,諸如南韓及東南亞等小型經濟體會率先陷入蕭條。

面對目前變幻難測的市況,大行已警告市場承受不起中美「翻臉」,一旦猶如二月「特金會」般不歡而散,全球短期內必然陷入經濟危機,股市恐直插式大瀉兩成,即技術上陷入熊市,聯儲局七月不只是減息,而是要狂削一厘。

縱使兩國領導人明白利害所在,但中美始終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經濟體,要怎樣做到兩全其美,實是考驗智慧的時候。投資者與其靠估,倒不如靠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