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遊似乎不再遙遠,因為未來數年,維珍集團創辦人布蘭森旗下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旗下Blue Origin、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以至多家知名度較低的公司均準備開始將旅客送上太空。瑞士銀行估計,到二○三○年,太空旅遊業的規模可望達30億美元(約234億港元),並以雙位數步伐增長。
瑞銀指出,雖然太空旅遊仍屬萌芽階段,但相信當技術獲認可,加上技術發展和競爭令成本下降,太空旅遊將變得更加主流。
今年較早前,維珍銀河測試將載人太空船發射上太空,成為首家達成此舉的私人公司,該公司計劃今年稍後正式載付費旅客上太空,布蘭森更聲言自己會是第一個客人。
Blue Origin亦計劃今年展開商業太空旅遊業務。SpaceX則於去年宣布,日本電商大亨前澤友作將成為其首位繞月飛行的旅客,預計約二○二三年升空。
可以預期的是,能夠承擔太空旅遊的人非富則貴,至少初期如此,因為想在太空逗留數周甚或數月的旅客,預計須支付5,000萬美元或以上。若只是想獲得短暫體驗,感受太空的無重力狀態數分鐘,費用或少於100萬美元(約780萬港元),但對一般人而言也非小數目。
美國酒店大亨比奇洛多年來致力實踐太空酒店的概念,旗下Bigelow Aerospace製造的太空酒店體積330立方米,可容納六人,並可連接於國際太空站。
為令更多人能夠一嘗太空旅遊的滋味,他希望設計出讓太空旅客產生收入的方法,例如取得贊助或進行直播。
比奇洛稱,重要的是協助旅客獲得收入,屆時便不會只有億萬富豪才能上太空,若能透過創新的方法為潛在旅客支付一半費用,將是件好事。
事實上,太空旅遊早年也曾引起市場關注。投資管理大亨Dennis Tito在○一年成為首位太空旅客,在國際太空站逗留一周,之後亦有數名太空旅客升空,但太空旅遊業始終未能進一步發展。後來有穿梭機升空爆炸,更對業界發展構成打擊。
不過,業界人士有信心當前的太空旅遊潮流與以往不一樣,因業界已研發出新的火箭載人上太空,承諾可降低發射成本的新火箭亦已有設計藍圖。
不僅如此,太空旅遊亦可能成為太空長途飛行的發展基石。瑞銀預期,飛行時間超過十小時的長途飛機旅程,可透過火箭進行點對點飛行,大大縮短飛行時間。該行假設到二○三○年,有5%原本乘坐需時超過10小時長途飛機的乘客轉用太空飛行,以每程2,500美元計,潛在收入就達到超過2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