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三日,內地市場的科創板正式開板。當天,主持開板儀式的中證監主席易會滿提醒投資者,市場參與方尤其是投資者要冷靜、理性看待科創板。
應該說,易會滿向投資者的提醒顯然不是多餘。由於A股市場一直有炒新的習慣,加上對於科創板,市場各方又都充滿了激情,以及易會滿提到的「開板初期市場供求不平衡」的原因,科創板確實「不排除出現短期炒作、漲跌幅較大的情形。」
正是基於易會滿對投資者要「冷靜、理性」的提醒,因此,筆者以為,科創板不妨以港股為鏡,切實防範新經濟公司的投資風險。
新經濟公司無疑是科創板的一大亮點。內地市場之所以開通科創板,其目的之一就是支援新經濟公司的上市。新經濟公司將是科創板重要的上市資源。
不過,儘管新經濟公司在內地A股市場上市的數量較少,但在港股及境外上市卻是常客。比如,一八年以來,截至六月初,內地共有46家新經濟公司在香港或美國上市。包括小米(01810)、美團(03690)這兩家同股不同權公司也於去年在香港上市。
科創板之所以不妨以港股為鏡,是因為近年來這些在香港或境外上市的新經濟公司的表現不盡人意。46家近年新上市的新經濟公司相比上市首日收盤價,有40家股價下跌,佔比高達87%。其中,有12家公司股價跌幅超過50%,市值腰斬或蒸發大半。如備受投資者關注的小米,去年七月九日上市。小米發行價是17元,但日前,小米股價最低跌至每股8.91元,較發行價下跌了47.59%,較上市之初的最高價下跌了59.86%。投資小米股票的投資者面臨不少的投資損失。
科創板要以港股為鏡,就是要理性地投資新經濟公司。因為在市場追捧下,其估值與股價自然會被推高,在這種情況下買進股票,投資者將會承擔較大的投資風險。一旦市場炒作的熱情退潮,股價下跌就不可避免了。
所以,對於新經濟公司的上市,投資者不妨多一份理性與冷靜,正如巴菲特所言: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否則,盲目炒新,投資者必然會為此付出代價。實際上,港股並無炒新習慣,投資者尚且付出了不菲的代價。如果科創板還要炒新的話,投資者所付出的代價將遠超香港市場。港股的前車之鑑,科創板務必要銘記。
獨立財經評論員 皮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