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的影響,全球最大單車品牌捷安特製造商巨大機械去年開始將美國訂單,從中國內地廠房轉移至台灣進行生產。
巨大機械主席杜綉珍接受彭博訪問時指出,當去年九月美國威脅向中國貨品加徵關稅至25%後,她便認為中國作為全球供應鏈及「中國製造」的時代已經結束。
巨大機械於去年七月宣布將在匈牙利建廠,冀將生產基地移近銷售市場,目前公司在台灣和荷蘭各設有生產線,去年底雖關閉一家中國內地的廠房,但仍有五家營運中。
由於需應付由內地回流的訂單,台灣廠房將每日進行兩班工作以滿足轉單需求。巨大機械並稱正物色東南亞的合作夥伴。
在台灣上市的巨大股價自去年十月低位至今,累積升幅逾一倍。公司預計今年收入四分之一來自電動自行車。
杜氏形容現時地球已不再是平的,她借用書本《地球是平的》,指以往國際間及公司崇尚公平貿易的日子如今已不復返,公平競爭貿易的概念已不放諸四海皆準。
事實上,在貿戰陰霾下,愈來愈多跨國企業將生產基地轉移出中國之外。英特爾近日稱正評估公司在全球供應鏈的布局,而全球最大消費品供應商利豐(00494)亦坦言,貿易戰令其業務需要向中國境外多元化發展。
利豐行政總裁馮裕鈞日前於公開場合亦指出,中國以往能成為世界工廠,原因是中國工人熟練能幹,能夠有效益地生產商品,所以很多公司願意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中國的籃子內」。
惟他坦言,貿易戰已促使該些企業重新審視如何將其全球採購策略去中國化。
杜氏稱,捷安特在中國生產、銷往美國的單車,每台將因為關稅而增加100美元(約780港元)。在亞洲地區設廠的企業,過去一直享受低廉勞力成本的好處,轉移生產基地意味勞動力成本的增加,但她補充,若美國取消加徵關稅,公司會立即將生產線遷回中國。
巨大表示,自從高端車款回流至台灣生產後,所有銷往美國的車款都在台灣生產,銷美車款以傳統自行車為主,電動自行車因受限於美國各州法令規定,仍未有效打開市場,目前銷美自行車包括自有品牌及為客戶代工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