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談判峰迴路轉,美國總統特朗普圖以「極限施壓」謀取「獨贏」,逆全球化而行,破壞了互利互信基礎,後患不僅是經濟上的損失,更為引爆美國經濟深層次問題埋下伏線。金融危機一旦再現,只怕難再覓「奔走之友」,「印銀紙」揼心口的救市招數亦恐難奏效!
回顧○八年,美國龍頭大行次按骨牌式爆煲,華爾街瀕臨崩潰,時任美國財長保爾森訪華求援,提出加強兩國金融及經貿合作;而當時中國同樣面臨流動性過剩和通脹威脅,雙方一拍即合,此後中國配合了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不斷增持美債,美國才得以安度金融危機。可是,特朗普上任後,自恃經濟復甦,高舉「美國優先」旗幟,並實施貿易保護主義,一改中美經貿合作互補的基礎,惹來過橋抽板、忘恩負義的斥罵。
無可否認,中國與美國之間的貿易量並不平衡,在互徵關稅的問題上,中國反制的空間相對有限,而以關稅手段反制也是傷人損己,都是迫不得已。美國睇準中國的軟肋,最近還頻頻出手針對中國高科企業,反映如今中美之間的矛盾,已不只是純貿易問題,而是爭奪未來世界的話事權。過去兩國經濟互利共謀發展的基礎,已蕩然無存。
本來全球一體化下,政治、經濟、社會在和平互惠環境下發展,企業透過全球化戰略,善用不同地區的資源,將生產效益最大化,並分散市場風險,物盡其用。可貿易戰下此路已不通,代之而起是保護主義抬頭,全球經濟必將受重大衝擊。
美國經濟溫和復甦,頗大程度由稅改效應帶動,惟稅改已將美國的財赤推到「極度失衡」的地步。發動貿易戰勢必推高美國通脹,特朗普要求聯儲局減息支持經濟的如意算盤未必打得響。相反,為控制通脹,往後聯儲局加息和滯脹風險不能排除,最終戳爆經濟泡沫,只得苦果自受。
事實上,當前中國市場尚未完全開放,體制上有緩衝外部風險的空間。可美國經濟一旦爆鑊,即使再開動印刷機,只怕難再一呼百應合力救市。歐日所謂盟國今非昔比,同樣飽受衰退威脅,實施負利率後更是黔驢技窮,縱有心亦無力,況且因汽車關稅引發的爭拗更加速了「眾叛親離」。以往一方有事,四方馳援恐難重現。
古人說,德不稱其任,其禍必酷;能不稱其位,其殃必大。美國由商人治國,圖以推倒全球秩序來重新彰顯美國霸權,恐怕是高估了美國經濟抗逆的能力。他日美國經濟面對「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之境,無疑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