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野:港推行熔斷機制意義不大

近日有消息稱,港交所正在研究熔斷機制,並初步向業界諮詢熔斷機制意見,即在香港出現重大市場危機,恒指下跌至低於某個水平時,是否有需要採用相關機制,暫停市場交易,包括現貨及期貨交易,以免香港市場淪為「大鱷提款機」。

據了解,港交所(00388)這次向業界「摸底」並不是預期香港會出現市場危機,最主要是防患於未然,探討香港是否有需要設立有關機制,並不一定會推行。

港交所雖未就「熔斷機制」事宜作出明確的表態,但就香港市場的現狀而論,港股推出「熔斷機制」的意義不大,沒有必要性推出。

首先,香港股市是一個相對成熟的市場,而且香港股市的投資者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這些投資者基本上都能夠理性地看待股市的漲跌。因此,除了重大市場危機之外,一些正常情況下的下跌,都是投資者所能夠接受。

磁吸效應加劇動盪

其次,香港股市有很多做空工具可服務投資者進行對沖操作。因此,即使股市真的出現一定幅度的下跌,投資者也可通過賣空做空來對沖風險,這一點與內地A股市場有很大的不同,因內地A股市場目前總體上仍是一個單邊市場,大多數投資者只有做多才能賺錢,而不能通過做空賺錢。所以,當股票下跌時,這些投資者只能面對風險,而不能對沖風險,故而這才需要有相應的保護措施。但這個問題在香港股市並不存在。

其三,香港股市沒有漲跌幅限制,港股的個股跌幅一天可以跌50%、70%、80%甚至更多。對於這樣的暴跌,香港市場上的投資者是可以接受。既然如此,推出「熔斷機制」也就沒有甚麽意義。

此外,「熔斷機制」冷靜期的設置不能讓投資者真正冷靜,相反冷靜期會形成一種「磁吸效應」,讓股指跌得更快,加劇股指下跌。

對於港股來說,推出「熔斷機制」作用不大。與其考慮推這機制來穩定市場,不如對個股採取漲跌幅限制,比如將個股的日跌幅限制在30%。與此相比,個股日跌幅達70%、80%甚至更多,這其中的投資風險未免大了些。

獨立財經評論員 皮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