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企抗逆須變陣 海外拓展扭乾坤

美國如期向二千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市場相信,美國下一個目標將會是餘下的3,250億美元中國商品,這對中國製造業而言,必然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兩大貿易夥伴交惡,香港身處夾縫,經濟難免當災。面對如此逆境,港商與其坐困愁城,倒不如盡快重新思索定位及策略,尋求生存之道!

美國向中國商品開徵關稅,理論上可以藉此增加可觀的關稅收入,特朗普亦常以這筆可觀的「收入」來炫耀。然而,其所謂的增收關稅,很可能是由進口商支付,並影響到進口貨價格上升,最終還是要由美國消費者來埋單,增加通脹風險之餘,亦迫使進口商尋找中國以外的貨源。另一方面,中國的反制行動,最終將損害美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故這場貿易糾紛持續下去,美國商家亦不會有多大甜頭。

至於中國,在特朗普加徵關稅下,相信不少美國的進口商將轉移視線至其他市場,而生產商亦會考慮撤出中國的生產基地,以避免受關稅措施影響。未來中美的貿易往來將會減少,全球製造產業鏈格局亦會有重大變化。

港企過去重點開發中美兩大市場,如今一場貿易戰,可說是致命傷。香港三月份整體出口和進口貨值按年雙雙報跌,其中出口貨值更連續五個月向下。事實上,回歸以來,無論是製造業抑或金融業,香港都過於依賴內地,而放輕了其他海外市場,猶如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內,如今籃子欲墜,後果不言而喻。面對環球經濟景氣轉差,企業資源有限,即使利率能保持在低水平,但面對低迷的需求,若未能開源,倒閉是必然的結果。

眼下美國經濟表面風光,但事實上消費需求轉弱;至於內地,勞工成本上漲,內銷競爭激烈。港商要殺出血路,宜將目標轉移至其他海外市場。環顧美國以外,歐洲經濟增長較慢,但透過跨境電商開拓市場,相信仍有可為。此外,東南亞亦值得深耕,在近十年中美博弈下地緣政治發展轉變,東盟經濟活力顯現,這些年南韓商界成功經營緬甸市場就是一個例子。

香港與東南亞國家淵源深厚,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影視娛樂就曾風靡區內市場,文化實力並不亞於其他競爭對手。就是回歸以來無論政府抑或商界,都只管坐享內地市場機遇,而未有充分善用本身的資源。如今全球經貿格局在變,香港亦是時候反思因果,重新部署,為迎面而來的經濟逆境作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