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新勢力:拓電子產品網購生意由零變億

無論是生意拍檔或人生伴侶,信任是建立關係的基礎。80後香港夫妻檔胡發枝(Franz)和徐嘉穎(Kathy),六年前攜手創辦香港電子產品及電器O2O(線上到線下)商店友和(Yoho),由零開始到生意規模過億元,靠的是兩人的互相信任、分工合作、毋忘初心。

公司創辦人兼行政總裁Franz基層出身,憑努力取得會考6A佳績,獲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拔尖取錄。然而,適逢畢業遇上二○○八年金融海嘯,無法找到合適工作,遂毅然創業,用逾2萬元做電子產品的出入口貿易和分銷生意。

至於身兼友和營運總監一職的Kathy,畢業於港大經濟及金融學系,同樣在香港經濟較差的年份投身社會,第一份工加入了四大會計師行之一,經歷過日復日由朝早九時工作至凌晨三時的日子後,一年後出來創業,同時在網站和商場舖售賣女性消費品,屬當年較早期的O2O模式。

決心改善購物體驗

緣分是玄妙的。在一二年,剛失戀的她經朋友介紹認識了Franz,兩人旋即一拍即合:「我記得我們拍拖2至3個月,開始籌備創立友和,當時我開了張50萬元的支票作為創業本金,是我的全副身家。」兩人很快建立起信任和默契。加上Franz同樣出資約50萬元,友和於一三年三月創立,就像他們的第一個寶寶。

當年網購尚未盛行,二人創業遇到不少人潑冷水,但他們深信這盤生意「有得做」。Kathy指,香港在一三年時尚未見大型售賣電子產品的電商平台,即使是大型電器連鎖店,當時在網上極其量只列出產品目錄,不能直接經網站購買。另一邊廂,若選擇在電腦商場買電子產品,價錢可能較低,但質素沒有保證。再者,以一款電子書閱讀器為例,當年行業情況是最新的產品不能進入香港市場,在香港賣的舊型號售價卻更貴。他們希望為行業帶來改變,改善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線上發展遠超線下

儘管他們在創業初期已錄盈利,但經營絕對不易,開業半年後才聘請第一名員工。之前他們兩個一手包辦前線銷售、客戶服務、門市管理、洗手間清潔等。「我們一開始已經行O2O模式,因這是未來大勢所趨,但我們線上發展很快,線下則較慢,6年以來僅一間約4,000方呎的樓上舖,到今年尾,才會開另一間約7,000方呎零售店。」她憶述,自己在創業一年半之後才第一次出糧,月薪12,000元,因她希望創業初期賺到的錢,可再投入公司發展。

無悔創業 不忘初心

100萬元的創業本金不少,如果當時用在物業投資上,回報會否更可觀?Kathy認為,投資可能賺到很多錢,但他們常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初心,6年來不斷推動網購行業發展,箇中的意義和成功感非金錢可取替。現正租樓住的他們,依然對創業無悔。

經營逾6年,截至今年三月底,他們指友和的年銷售額約2億元,月瀏覽網站頁數逾550萬,月瀏覽網站人數逾6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