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數據顯示,今年截至四月底止,不少在美國上市中資科技企業發行可換股債券,共籌約34億美元(約265.2億港元),幾乎是去年全年兩倍,更創紀錄新高。
以往相關企業赴美上市,通過首次公開招股(IPO)進行巨額集資,但現時融資模式似乎有變,上市之後變得更積極融資。儘管去年開始中概股再度出現新一輪赴美上市熱潮,但新股定價以至集資額均較市場預期低,半新類中概股更急於美國資本市場再度集資。
市場分析指出,基於全球利率上升趨勢,若中概股直接發行債券,融資成本可能較高。相反,換股債息率一般較低,對中概股而言更具吸引力,加上公司大股東可延遲權益被攤薄的效應,繼續手握公司營運話事權,又能達到集結新資本發展之效。
報道引述高盛亞洲區(除日本)股票解決方案集團負責人Li Zheng指,初創企業欠缺正現金流,進入貸款及債券市場甚具挑戰。至於換股債的投資者為何提供資金,因換股選擇權可能獲取更多的潛在利潤空間。投資者可享有換股債的保證息率,只要公司不倒閉,債券到期即使不行使認購權,便可收回本金及利息。若中概股股價上升及超出換股價,投資者可換股而賺取更高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