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調查指出,香港有些青少年立志要做個網絡紅人(簡稱網紅)。網紅的吸引力可能有如以前的明星一樣,但外界只知網紅吸金能力高,實際卻不盡了解。月初「中國網紅第一股」如涵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招股書揭露出這行業的神秘面紗,其實並不容易經營。
如涵上市首日「潛水」,曾經較招股價下跌逾四成,至今仍未返家鄉。此股受到關注的原因,除了其是網紅經濟的代表,更大程度是旗下有當前中國網紅張大奕。她在微博上有幾千萬個粉絲,曾經創下個人淘寶網店雙十一單日營業額破1.7億元人民幣的紀錄。
該公司的基本業務是網紅經理人,收入來源主要有電子商務和市場推廣。電商業務是網紅經濟一條龍,自己當產品示範,粉絲在電商平台直接購買。市場推廣利用網紅的名氣給合作商戶在社交平台賣廣告。
該公司有一結構性的問題備受批評,亦是網紅生態的通病,將公司焦點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如涵其實由張大奕撐起,為公司貢獻超過一半收入,連同第二名和第三名的網紅佔去大部分收入,而旗下另外的110個網紅只是在育成階段。
另一問題是,公司花大量資金去做營銷費用。萬達集團太子爺王思聰也發文批評,如涵花錢莫名其妙,特別是1.5億元人民幣的營銷費用,網紅意義何在?如果停止這筆花費,業績又會如何?不難發現,網紅竟然要用錢去做廣告打造名氣,而不是靠本身的名氣吸引粉絲。
該公司又說出社交網絡的另一特點,時代快速更替,網紅的影響力只限一個社交網絡,很難跨越至其他平台。張大奕的微信粉絲有逾千萬個,但內地近期大熱的抖音卻只有20萬個粉絲。大部分短視訊的點讚數僅得幾千個,跟抖音網紅動輒幾十萬個讚數相差太遠。
在財經界打滾多年後,投身資訊科技行業成為i世代。
作者:艾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