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直透過現金補貼及稅務優惠推動不同產業的發展,惟做法惹來美國不滿。鑑於內地政府補貼對於部分企業的盈利貢獻不小,市場關注當局會否縮減有關資助。有分析認為,中央遲早會削減補貼規模,惟不少企業已找到盈利模式。
電動車生產商比亞迪(01211)去年從內地政府獲得補貼23.32億元(人民幣‧下同),相當於全年盈利超過八成,內容涵蓋產品研發、生產經營和拓展新能源汽車產品之銷售。
藍籌股方面,「股王」騰訊控股(00700)去年亦錄得補貼及退稅金額合共34.56億元,相當於全年純利4%以上。吉利汽車(00175)、申洲國際(02313)和舜宇光學(02382)去年的政府補助金均達到純利7%以上水平。
光銀國際董事總經理林樵基認為,歐美國家同樣為一些企業提財政支援,現時實在難以估計中美貿易談判於產業補貼這個重要議題上會達成怎樣的協議。由於中央政府要進一步開放內地市場,他相信,就算是政府要積極壯大的高新科技行業,補貼力度將來無可避免會被縮減,只是經過多年發展,產業也逐漸成熟,不少企業亦養成「自給自足」的能力,就算補助減少,亦有資源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