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科企衝擊金融業

科技企業衝擊傳統銀行業已成大勢,國際清算銀行(BIS)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收入愈高及銀行體系競爭力愈弱的地區,金融科技企業的放貸規模就愈高。

金融科技企業往往透過大數據等方法,分析信貸風險及借款人的評分。BIS稱,透過電商平台的數據及人工智能來評估及推算信貸損失與壞帳,比傳統的信貸評級模式優勝。

該行又以阿根廷及中國為例,指獲得金融科技企業提供信貸的小型企業,會較其他同業提供更多產品,以及擁有較高銷售額。

支付入手 擴業務範圍

研究又指出,科技企業進軍金融的動力,包括企業擁有技術優勢,可以取得大量資訊及較低廉的資金,以及當地缺乏監管和競爭,做法一般會由支付方面入手,然後擴大業務至信貸、保險和投資產品等,甚至直接夥拍金融機構。而在銀行競爭力較弱和監管較寬鬆的地區,其放貸規模就愈大,例如阿根廷的金融科技企業,便較傳統銀行有明顯的訊息優勢。

中國支付商的業務規模龐大,但BIS直言這非一夜之間建成。該行指出,中國在二○○○年左右缺乏發達的支付系統,使用信用卡及電子銀行亦面對限制,結果電子商務公司為配合自身業務發展而開發支付系統,經歷多年才取得市場信任並發展至現時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