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近期動作頻頻,一方面計劃推出MSCI中國A股指數期貨,另方面亦擬推新措施以降低結算風險。事實上,港交所在市場拓展及監管方面同時着手,凸顯了港股的機會與風險並存。
消息透露,港交所正研究調高新結算會員的最低流動資金要求,初步建議現貨市場最低流動資金要求由目前300萬元提高至1,000萬元,衍生產品市場因波動更大,建議由現時的500萬元提高至3,000萬元,加幅達五倍。
資金結算可說是市場運轉的核心,而結算機制得以有效執行,會員就必須具備一定的財政實力,才可在市況逆轉時承受客戶塞責的衝擊,履行交收義務,中央結算公司所承受的風險才得以分流。現時,港股市場及成交規模不可同日而語,提高新會員的最低流動資金要求的確可收管控風險之效。
除財力外,會員守規亦是結算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港交所對券商合規評核及現場視察,不時發現當中缺失,例如對客戶按金要求缺乏足夠內部監管、部分在計算客戶最低按金時出錯、允許客戶未有足夠抵押品前建立新倉盤,以及欠缺完善的追收按金程序等。
雖然這些缺失看似小問題,但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現代金融系統環環相扣,任何一個環節出錯,均會引發連鎖反應。回看八七年股災前炒風熾熱,當年的期交所並無調升期指按金控制風險;而隨後美股大冧,聯交所停市四天後重開,恒指單日挫逾三成。市場秩序大亂,引發了結算危機,市傳時任港督更親自接觸期指大戶要求「找數」。當年的香港金融市場幾近沒頂,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當前,隨着中港市場持續擴大互聯互通,港交所和證監會亦須有所作為,在嚴懲塞責保薦人以提升新股質素、清理沒有實質業務的殭屍股、打擊不斷發股溝淡股東權益的老千股、遏阻啤殼炒賣殼股,以及打壓券商不良銷售等不斷發功,雖然成效有待觀察,但對於這些亡羊補牢之舉,市場評價還算正面。
隨着科技的發展,金融產品日益複雜,衍生品交易結算牽連甚廣,監管機構所面對的挑戰亦愈益多變。早年的歐債危機,倫敦清算所向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國資產追收孖展,此舉雖屬審慎風險管理,卻惹來批評激化危機。而港交所調升新結算會員流動資金門檻,亦可能扼殺細券商的空間。不過,港交所肩負重責,拓展市場的同時,更須守護市場,清除隱患以保障廣大股民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