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警號響不停 增長亮點成考驗

縱使全球股市繼續高位整固,惟經濟警號從未停過,就連美國聯儲局也預期今年不會加息,明顯要預留空間給其他國家放水,情況猶如一六年全球驚中國經濟放緩,迫使當時的聯儲局主席耶倫推遲加息計劃一年。令人憂慮的是,如今狀況恐不可同日而語了。

或許正正有了一六年的經驗,讓人們對如今中國挽救經濟及聯儲局提早暫緩收水的「默契」信心滿滿,下意識地認為難題總會迎刃而解,全球股市先行炒上。不過,歷史真的會輕易重演嗎?目前最大的難題就是經濟實在缺乏增長亮點。

要觀察全球經濟前景,可留意南韓出口,它被視為全球進口指標及經濟晴雨表,皆因由汽車到電子產品,都是銷往世界的主要消費品,尤其當中涉及的半導體科技更是自智能手機興起以來,全球最大經濟增長動能,衍生了不少周邊配件商機。不過,如今該國出口甚是悲觀,據初步資料顯示,三月一日至二十日期間,該國出口按年再跌4.9%,反映過去三個月的頹勢未止,並極大機會連挫四個月,主要受中東、日本、中國等地需求大幅萎縮所影響。

倘細看南韓產業數據,反映着全球經濟增長潛力及科技命脈的晶片出口按年大跌25%,為○九年三月以來最大按月跌幅。由於美國和中國分別是南韓首兩大主要出口國,亦是世界首兩大經濟體,可想而知經濟放緩程度不能輕視,亦能解釋為何聯儲局速速「變鴿」。

事實上,如今形勢與一六年初有天淵之別,當時未舉行英國脫歐公投、沒有貿易戰、意大利債務危機仍待發酵,全球焦點主要集中在中國經濟,而中國亦有能力靠刺激借貸來救市,惟目前板斧明顯少於當年,信貸條件也不能過度寬鬆。

再者,聯儲局今次加息周期始於一五年十二月,如今已累積加息九次,利率顯然脫離零息時代。當年美國總統特朗普未當選,減稅等財政政策沒有被動用,如今則已債台高築,再刺激經濟大幅增長的招數有限,勞動力亦見緊張,令企業開始面對加薪壓力,勢礙及盈利。更甚的是,全球股市估值也較一六年昂貴,足見任憑政府怎努力,也難以再創造同一救市效果。

其實,若果全球相安無事,目前最大的經濟推動力就是發展5G,讓大數據、智慧城市、無人駕駛等新科技系統能有序建設,從而拉動經濟。惟理想終歸理想,現實卻面對着列國爭霸,經濟焉能快速增長?目前此等情景,別作無謂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