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素以全球最大新股集資市場為榮,可新股質素參差問題卻一直遭詬病。近日,證監會重懲四名新股保薦人失職,不但判罰釘牌,金額更達8億元史上最高!此舉向市場傳遞清晰訊息,香港會嚴格執法保障投資者權益,保薦人須全力履行職責,不容蒙混敷衍審核,損害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聲譽!
近幾年,香港新股集資保持活躍,去年無論宗數抑或集資額俱稱冠全球。不過,回看早幾年港股交投偏靜,在低息環境下,新股孖展就成為證券行「吊命」的重要收入來源。正正由於投資銀行都爭做新股保薦人,保薦費用受壓,但為着取得新股配售的主導權及相關孖展生意的可觀利潤,投行還是積極爭取新股生意,卻將價就貨,在保薦人盡職審查方面減省資源。
本來,證監會早該嚴格執法,撥亂反正,如今遲來總好過不來。事關保薦人任何缺失,都關乎新股的質素問題,所謂的「妖股」屢見不鮮,不是上市後業績即大走樣,就是股價大幅「潛水」,更甚者是有個別新股業務與招股書不符,上市不久即遭揭露帳目問題,落得長期停牌,投資者血本無歸。
要知道,投資新股,股民全靠招股書內容了解公司業務及前景,而新股保薦人正正是關鍵的把關人,負責核實及監督新股上市申請流程。若保薦人工作有缺失,後果是可能讓不合資格的企業取得上市地位,後果可大可小。期望今次監管部門執法,不是單一以儆效尤的事件,而是時刻高度監察市場情況,針對違規行為,不論資金背景都果斷執法,並透過譴責、罰款或停牌,確保金融專業服務保持應有的高水平。
香港自去年開始接受未達盈利同股不同權企業來港上市,意味容許一些投資風險較高的企業在港上市,而這些新經濟企業所從事的業務,並非如傳統經濟企業般,投資者可以較容易接觸了解得到,故開拓這些新股客源,猶如一把雙刃劍,把關不嚴的話,隨時得不償失。
新經濟冒起是全球發展趨勢,新興產業須依靠股市融資平台來協助商品研發及商業化,全球資金加入追逐投資風尚,成為金融市場兵家必爭之地,香港要分一杯羹亦無可厚非。不過,香港既決志爭取更多這類企業上市,就更要做好監管工作,確保新股保薦人貫徹履行職責。事實上,倘要風險監察機制行之有效,首要從新股源頭入手,固本清源,絕不能為爭取新股客源而移船就磡,讓港股市場成為污合之眾的圈錢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