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不少人對大灣區規劃有保留,這固然反映不少港人對中央不信任,但同時亦反映中央政府在大灣區規劃方面的推廣或有缺失。
首先,即使是支持者甚至特區政府官員,不時在論述大灣區規劃時,仍視大灣區是在香港以外的地方。但其實香港本身也是大灣區的一部分,因此叫香港的年輕人「走進大灣區」根本是講不通。此外,有人指所謂大灣,其實是珠江口而非海灣,故奇怪當局不正名為珠三角城市群。
其實當局稱珠三角城市群為大灣區,旨在與東京灣區、三藩市灣區、紐約灣區等作比較,以便自我砥礪和對照學習。東京灣區、三藩市灣區、紐約灣區等都是高增值產業或高新科技的示範區,在經濟學的範疇,有群聚效益之說,而且理論和實證的文獻亦豐富。
實證資料顯示,這類城市群不單是生產值高,而且往往是全國創新的引擎。當中的三藩市灣區,以區區七百七十萬的人口,產值竟高達8,200億美元。東京和紐約灣區人口密集,分別為近四千四百萬和二千四百萬,產值亦高達1.86萬億和1.83萬億美元。
筆者看過一篇評論文章,斥大灣區規劃為假大空,說看完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都看不出甚麼頭緒;香港本來就是國際金融中心和仲裁中心,也是航運中心,有計劃沒計劃都是一樣。然而,筆者對這樣評價並不苟同。筆者讚賞這個綱要,就是因為它順應市場和比較優勢,不以長官意志亂劃一通!
另外,又有文章指綱要既「支持香港機場第三跑道建設」,又支持「澳門機場改擴建」,更加支持「實施廣州、深圳等機場改擴建,開展廣州新機場前期研究工作」,分明就是容許城市機場之間加劇惡性競爭。但是,有沒有想過二十年後旅客和貨運的需求呢?規劃要有遠見。倫敦現時有六個機場,去年處理一億七千七百萬多旅客,六個機場都在64里範圍之內,是不是惡性競爭?
又有人說:香港是被規劃,跟其他十個城市融合,是不是叫香港配合其他城市發展,會不會利人損己?其實,大灣區的概念確是希望區內每個城市都常以整個區域的發展為念,但核心還是自己做好自己的工作。香港不是要做別的事情,反而是要做好我們最擅長的事情。
有人會問:果如是,大灣區規劃要來何用?大灣區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法域或法律適用地區,和三個關稅區,流通三種貨幣,要區內十一個城市互相配合共建區內繁榮,是不是很艱巨?
答案是:正正因為現存不少互相溝通互相流通的障礙,規劃旨在政策層面、制度層面掃除互利合作的障礙。因此,大灣區規劃主要涉及各地政府和各級政府的工作;企業和個人只須坐享其成,把握當中帶來的機遇。
珠海學院商學院院長
作者:何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