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孭債40萬億

中國隱性債務危機纏擾多年,彭博社綜合分析估計,地方政府相關債務規模高達30萬億至4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不過,今年財政部已強調將以誰舉債誰負責的原則,透過運用更多市場化手段化解風險。

財政部部長劉昆於上周坦言,確實有個別地方政府存在通過融資平台公司違法違規舉債的行為,即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他表明除了不允許隱性債務再有增加之外,對於現存的隱性債務,當局將督促高風險城市盡快減少相關規模。財政部在上周五(八日)便發布有關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的實施意見,要求各地規範推進PPP項目,防控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

不少業界專家更拋出多個化解方案及措施預估。其中,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鄭之傑便透露,該行去年十二月曾牽頭組建銀團貸款,向山西省交通運輸廳提供低息貸款,用作替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債務重組規模最終達2,607億元,每年可減30億元利息支出。

國開行牽頭借出平錢

他又稱,針對江蘇、山西及東北等省的地方隱性債化解項目,該行已與財政部進行溝通,並獲有關部門支持。

市傳江蘇省考慮把鎮江市作為其債務化解試點項目,國開行等銀行或提供長期低息貸款。有內媒引述券商人士透露,鎮江市的債務化解方案或為了替代平台公司的高成本融資。

紛倡資產證券化應對

面對沉重的地方債務負擔,多個地方政府紛紛提出建議方案,包括把國有資產證券化及平台公司企業化。據悉,吉林省四平市曾提及一系列措施,如降低債務利率、利用城市融資投資平台(城投平台)發行城投債、出售抵押資產等。其他地方的償債方案亦主要通過金融市場及金融機構獲取資金。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直言,地方隱性債務只是內地政府的關聯債務,政府背負的連帶責任有多大,需取決於具體情況。由於地方隱性債務屬於國有企業及平台公司的債務,應由政府及企業共同化解風險,並把債務控制在合適水平,而非把債務清零。

事實上,評級機構標普去年十月曾指,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或高達40萬億元,而此「債務冰山」背後蘊藏巨大信用風險。內地券商西南證券及聯訊證券均料相關規模逾30萬億元,官方數據則仍在統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