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多家國際指數公司將A股納入,昨日更有公司把A股權重提升,刺激中港股市做好。事實上,外資參與度提高有助A股朝向更成熟發展,更好地發揮企業融資平台的功能。然而,這亦意味市場監管將迎來更大的挑戰,尤其是過去A股經常「一放即亂,一收即死」。當局必須審慎管控槓桿風險,並致力提升企業管治和加強執法,以接軌國際。
去年MSCI明晟已將A股納入其指數系列,只是初期佔比很小,對市場刺激力有限。即使其後再有其他國際指數公司相繼考慮將A股納入,但內地股市卻因中美貿易戰而持續尋底。
今年初,中國人民銀行積極調節貨幣政策,化解市場流動性及金融系統風險,總算順利應付年關前後的挑戰。可如今內地經濟依然疲弱,製造業PMI仍處盛衰分界線之下。中美能否就貿易問題達成協議,尚存變數。在這背景之下,投資者應理性看待短期外資流入的效應,免過分憧憬。事實上,對於總市值逾52萬億元人民幣的A股市場而言,即使是年進千億元人民幣資金,都未必能起太大的波瀾,更何況外資可進可出,引發的波動性不容忽視。
A股一向由散戶主導,致使出現各種不成熟的表現,例如只着眼短期利潤或聽消息炒作,對企業盈利能力或股息回報等價值觀薄弱,大量劣股充斥圈錢圖利,以致股市大起大落,一五年A股大冧市是痛苦的教訓。外資增加參與,相信可加快市場成熟,這方面值得期待。
過去幾年內地監管部門在去槓桿、改革上市公司停牌制度、違法行為的執法和懲處,以至訊息披露等,已取得一定成效,未來更要朝國際標準加強監控,尤其是在去槓桿方面,不能因為應付貿易戰而改變路向,皆因去槓桿是確保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系統風險管控的關鍵,亦是外資長期投資中國的重要信心指標。
另一方面,外資進出股市的規模和速度,將對人民幣匯率和金融系統穩定構成挑戰,故開放市場必須有序推行,避免一步到位。在國際金融範疇上,現時中國的專業水平仍難與外資比較。以投資者為例,內地一般散戶只愛買上,但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外資,卻善於透過不同金融產品和市場操作進行對沖圖利。
說到底,過去門戶未對外開放,內部炒過龍,可以龍門任搬,由國家隊入市,將錢左袋交右袋,再印銀紙化解危機。可當門戶敞開了,一旦風險失控,所構成的衝擊,恐怕是災難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