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振興工業 成果有限

印度人口逾十三億,每年投入勞工市場的年輕人以千萬計,總理莫迪一四年上任後,一直主張「印度製造」振興當地工業發展,以解決就業問題,惟迄今成果相對有限。

雖然印度已經取代法國,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但世界銀行數字顯示,製造業佔當地國內生產總值(GDP)比率,卻由一九九五年高峰的百分之十八點六降至約百分之十五。

有別中國提出「二○二五中國製造」計劃,透過國家投資和補貼,針對地發展戰略性工業如新能源和機械人,「印度製造」只是促進投資的策略,包括放寬海外投資多國行業包括國防工業的限制。

須改善基建及營商環境

莫迪及南韓總統文在寅去年七月主持三星電力在印度號稱全球最大手機工廠的開幕儀式,視為「印度製造」的代表作。最近有報道指出,台灣富士康集團考慮在印度為蘋果公司(Apple Inc.)生產配備OLED屏幕的高端iPhone。現時富士康已在印度為其他企業包括小米代工生產手機和電子產品,而Apple自一七年初,開始透過台灣緯創(Wistron)在印度南部生產最低價的iPhone型號SE,之後進一步生產iPhone 6S。

不過,渥太華卡爾頓大學經濟助理教授德赫賈指,在缺乏基建支持及營商環境未有改善下,「印度製造」是艱難的挑戰。而印度工人的技術程度不及中國,亦需建立供應鏈與中國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