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Views:放寬外勞 香港遲則吃虧

日本是十分自我保護的民族,對外勞一向很抗拒,但面對人口老化導致勞工短缺問題日趨嚴重,日本國會終要接受現實。於月前通過了擴大輸入外勞的《出入境管理法》修正案,準備今年四月開始落實,涉及建築、酒店、農業和護理等十四個行業,希望五年內能引進34萬名外勞。

其實,香港目前的情況和日本頗為相似,兩者的失業率均低過3%,可說是全民就業。此外,兩者都是全球人均最長壽的地方,也面臨人口老化和勞動力萎縮的問題。因此,兩地同樣不愁「有人冇工做」,只怕「有工冇人做」。現在連日本政府也打算為輸入外勞鬆綁,但香港在這方面似乎仍舉步維艱。

部分行業極缺人手

有勞工界稱,工商界常說人手短缺只是煙幕,其用意是為輸入外勞營造聲勢,以期最終達到壓低工資目的。筆者不敢苟同,事關社會上確實有不少行業缺人情況非常嚴重,特別是護老、飲食、清潔及一些厭惡性工種,人手短缺不單阻礙相關行業的發展空間,甚至令到服務水平下降。

以護老服務為例,香港長者愈來愈多,若人手不足,就算特區政府建多少間安老院,老人家也難以得到妥善的照顧。

此現象已非一朝一夕,但只要一說到輸入外勞,勞工界便將之視為搶飯碗,無論如何都反對,這種思維有商榷之處。其實,工商界很明白本地工人的憂慮,所以絕對贊成在制訂輸入外勞政策時,必須寫明及設立機制,優先保障本地勞工的權益。

這方面,新加坡的做法可作參考,當地建造業容許本地員工與外勞的比例上限高達一比七,即八個建造工人之中,可以有七個外勞;至於本地工人,政府會培養其成為管工,管理外勞工作。此外,政府還規定僱主要為外勞繳交特別稅款,外勞技術愈低,稅項愈高,每名外勞每月稅項由280至650坡元不等;政府還會視乎外勞學歷和月薪批發不同簽證,以控制低技術外勞數目。

當然,兩地環境有別,香港毋須照搬新加坡的一套。不過,新加坡政府面對勞工短缺的態度值得借鑑。現時日本也準備搶聘外勞,香港愈遲「鬆綁」愈吃虧。

李秀恒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作者: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