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股市成交不振,新經濟股股價集體「潛水」,整體流動性已響起警號。歸根究柢,香港經濟結構單一,無論是金融抑或旅遊業,都只管乘便依賴內地,市場單一令風險上升,加上金融市場基建滯後,競爭力每況愈下。港股墮落,實是香港經濟發展裹足不前的縮影,繼續故步自封,只會自尋末路!
對比○九年與一九年,截至今年一月廿三日,港股總市值逾三十萬億元,較十年前增加逾七成;上市公司總數超過2,300家,同樣增逾七成。單以去年計,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金額逾2,800億元,按年增逾1.2倍。表面看數字,似乎令人鼓舞,但天天對着魚缸的投資者和交易員,卻未有半分喜悅!
港股去年每日成交約千億元,美其名是創歷史新高,實際上輪證部分已佔逾兩成,再扣除一股獨大的股王成交及巨額配股上板,以及大量新經濟股上市初期天量成交,可想而知現存二手證券的交投量何其慘淡!上月初,就曾現單日近兩成股票零成交,近一半股票成交額不到百萬元。
魚缸聚不到人氣亦聚不到財氣,半生不死,流動性不斷減弱,成交萎縮。股市與樓市一樣,二手市場交投冷清,資金只有去「打新」(即認購新股或新盤)淘金。結果是,多隻認購時人頭擠擁的新經濟股,掛牌後就兩個樣,至今近乎全線跌穿招股價,場面何其慘烈!這不但令投資者對認購新股卻步,新經濟企業在考慮上市地點時,對於在港股上市後缺乏流動性的境況不無擔憂。
也許,中美貿易戰轉差,影響投資氛圍,是成交不振的其中原因,但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堪憂的是,港股市場基建發展滯後。近日傳來擬改革新股機制,加快上市流程,可要起效,也須證券無紙化的配合,偏偏研推經年,至今一事無成,落後於周邊市場如日本、澳洲、新加坡和內地等。長此下去,香港金融市場被廢武功,神仙難救!
眼前貿易戰談判結果難料,香港經濟難免受拖累,本身的結構性問題將會進一步凸顯,可「非戰之罪」絕不能成為不思進取的藉口。相反,應進一步提速推動金融改革,更好地服務新經濟,協助地區經濟和企業融資,創造新價值。這些年,金融服務過度依賴內地必須得到正視。
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香港證券市場發展理應放眼整個亞洲地區甚至全球市場。繼續畫地為牢,作繭自縛,只怕是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