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放水有手尾 慎防房價又失控

一月以來,中國採取多項措施穩定經濟,當中重點是實施寬鬆貨幣政策,向市場釋出大量流動性。可凡事有得必有失,上月內地70大中城市樓價創17個月新高,反映經濟愈差,市場對政府放水的期望愈大,對樓市上漲的期待亦愈高,資金率先部署,數據反映實況。到底今趟放水救市,如何能走出「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的惡性循環,值得深思!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去年十二月內地新建商品住宅售價按年上升9.7%,已連升39個月,升幅較十一月高出0.4個百分點。相反,同月內地製造業及消費等主要指數均呈滑坡,迫使人民銀行宣布全面降準,向市場釋出1.5萬億元人民幣,昨日更單日向市場淨投放逾5,000億元人民幣,創歷來最大單日規模。

回看歷史,政府一放水,樓市就開始癲,皆因寬鬆的資金都跑去炒樓,沒有去到實體經濟。套用這個理論,今次亦可理解為何經濟數據轉差,樓市數據得以持續向好。內地自一六年實施調控以來,房價幾乎沒有似樣的調整!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堅決遏制房價上漲」之所以淪為官方的政策口號,無法付諸實行,關鍵是房地產作為居民主要投資出路的實況並沒有改變。

要知道,內地股市低迷,股民早已輸得怕怕。一個市值達400萬億元人民幣、邊調控邊上升的樓市;另一個是市值不到50萬億元人民幣、低處未算低的股市。手上銀根有鬆動的話,不選擇幾乎「無風險」的樓市炒房,難道會去股市炒股填氹嗎?銀行眼見政府邊調控,樓價卻可年年升月月漲,貸款政策亦樂意配合用家需求。

投資者這種思維,誠然是現實環境使然。居民資金繼續投到樓市去,家庭債務不斷上升、大量收入都被套在樓市,最終只會令金融系統風險上升,不利居民消費,這不但令穩經濟的成效大打折扣,更會激化資產泡沫,既無助疏導風險,反而增加經濟硬着陸的機會。

在選擇實施更激進的寬鬆措施以穩經濟的同時,當局必須設法防止放水救市再次變成樓價上升的推手。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統一和堅持執行房地產調控政策,透過開徵房產稅等措施來改變樓市的功能,只要炒樓是無利可圖,純粹滿足住屋需求,樓市就可回歸以消費為主的市場。當整體房地產投資增速放慢,資源會被重新分配到實體經濟,雖然過程中會帶來短期痛楚,卻可換來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值得付諸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