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野:新股「破發」現象值得借鑑

回顧一八年,無疑是香港股市的IPO大年。數據顯示,以全年計,共有209家公司在港上市,集資總額為2,868億元,奪得去年全球資本市場IPO募資金額的冠軍頭銜。

不過,儘管港交所(00388)勇奪IPO全球桂冠,但港新股的表現卻也堪稱全球最差。去年新上市的港股破發率高達80%,其中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的比例也超過了40%。

一方面IPO勇奪全球桂冠,另一方面新股上市表現又堪稱全球最差,這在A股市場的投資者看來無疑是一個奇迹。如果是在A股市場,一旦出現新股大面積「破發」現象,那新股發行必然會受阻,IPO進程甚至會被叫停。

沽空機制釋放風險

在A股市場,為了維持新股發行的順利進行,A股流行「炒新」的習慣,營造「新股不敗」。相反,港股不僅不「炒新」,而且還通過沽空機制來對新股進行「打壓」,加劇新股「破發」。

如在小米集團(01810)上市前夕,港交所發通告將小米在上市首日即納入沽空證券名單,允許對小米上市首日進行沽空操作。正因為有了這種沽空機制,即使新股「破發」,但投資者卻不一定蒙受損失,完全可通過沽空機制來鎖定風險,爭取收益。

也正因為在香港市場新股「破發」並不代表投資者損失的增加,故港股投資者通常都能接受新股「破發」的事實。如此一來,「破發」也就成了香港市場的尋常事,同時並不影響香港市場的新股發行。

勿用A股眼光看待

於是在新股不斷的「破發」潮中,港股勇摘一八年全球IPO桂冠,奇迹也因此而出現。也正因如此,對於港股市場新股「破發」現象還真不能用A股的眼光來看待,而香港市場用沽空機制來釋放新股風險的做法,也是值得A股借鑑。

獨立財經評論員 皮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