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野:普羅大眾如何變成富翁?

香港是貧富懸殊的地方。每七個香港人,便有一個是窮人。與此同時,有銀行委託大學進行研究調查,發現去年擁有一千萬元或以上流動資產的千萬富翁達6.8萬,而百萬富翁有100.8萬位,恰巧與貧窮人口相若。

儲蓄是致富第一步

除了活在水深火熱的基層市民,不少年輕人或窮中產,亦有困於自身階級桎梏之感。暢銷書《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的其中一位作者威廉‧丹柯(William D. Danko)最近接受訪問時,被問到普羅大眾如何致富。

他指,第一、必須先存起兩成收入,否則根本難有本錢投資;第二、建立穩定的人際關係和良好的個人習慣;第三,是多元收入,於正職以外開源。

綜觀香港情況,年輕一代理財能力欠佳。據投資者教育中心年初公布的調查發現,於九十後組別中,有24%的受訪者花費超過八成收入、40%缺乏理財目標,甚至35%要依賴父母解決緊急財務狀況。我們無意批評年輕一代。畢竟,九十後初出茅廬,理財知識及經驗不足,絕對可以理解。事實上,該調查顯示,八十後及七十後的理財能力較佳,間接顯示財商可以累積及進步。

值得一提的是,儲蓄的一分一毫,不應全作投資之用,讀者宜有足以應付六個月開支的應急儲備,以備不時之需。順帶一提,於本年的政府財政預算案中,政府指在二三年三月底,預計財政儲備相當於二十一個月的政府開支,可見港府採取非常穩健的財政策略。

月供基金分散風險

有了一定儲蓄後,便要選擇投資產品。現時坊間不少人建議月供股票,如一些收息股,此建議明顯漠視了長期風險。美國標普500企業的平均生命年期,由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約六十年,降至一二年時不足二十年,相信企業年期日後只會愈來愈短。

故此,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宜考慮月供基金,分散投資風險。

御峰理財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