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野:ICO淪斂財工具 勿沾手

內地股市有個詞彙叫「割韭菜」,指散戶就像韭菜,收割後又很快長出來,然後又再被收割,循環不息。不過,比起股市,加密貨幣監管市場更少,更有利莊家操控,使散戶真如韭菜一樣任人宰割。

隨着比特幣去年大升,首次代幣發行(ICO)掀起風潮。簡單而言,ICO是一種為研發項目而集資的活動。投資者可透過加密貨幣換取代幣,從而獲得項目的使用權或部分權益。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指今年上半年ICO集資金額達150億美元,遠高於去年全年41億美元。

貨源集中 幣值易被操控

不過,自從加密貨幣大跌,加上政府有意加強監管,ICO氣氛冷卻。據ICORating.com報告顯示,第三季有597個ICO項目,其中有57%集資少於10萬美元,而在這數百個項目中,僅4%最終在交易所上市。

現時不少ICO項目根本是「空氣」,沒有實質的內容。這些空氣幣團隊最着重的是市場營銷,利用人氣請君入甕。若ICO能於虛擬貨幣交易所上市,莊家更忙於創造成交,而因貨源集中,幣價容易舞高弄低。

例如近日城中多人討論的某隻ICO代幣,首19個地址已持有97%的代幣。值得留意的是,一個人可以擁有多於一個地址。換言之,這97%的代幣可能掌握於更少人手中。要是證監會有權監管虛擬商品市場,相信早就作出「地址高度集中公布」了。

56%企業集資後速倒閉

大炒家索羅斯說:「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獲得財富,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後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遊戲!」但在虛擬貨幣世界裏,代幣的生命比普通金融產品更短促。美國有學者研究了於一八年五月前上市的2,390個ICO項目,發現56%企業在ICO後120天內關門大吉。

總結而言,與加密貨幣相比,ICO風險更高,透明度更低,普通投資者宜敬而遠之。政府亦應加強監管,保障投資者。

御峰理財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