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有人估算中國房地產總市值達65萬億美元,美國、歐盟和日本房地產總市值僅60萬億美元,內房總市值高於三者總和。
雖然市場質疑這資料的準確性,但毫無疑問的是,中國從一九九八至二○一八年經歷造房運動,時間之久,規模之大,價格上漲之快是前所未有,內房總市值亦不斷攀升,但市值以推高樓價而成,能達65萬億美元根本不足為奇。
不過,大家對這資訊的理解並不一樣。相關報道看到的是:第一,中國房產總市值超過美國、歐盟及日本的總和;第二,中國股票市值6萬億美元,僅三者總和的約十分之一;第三,中國房產總市值是股票市值的十倍多,遠超美國、歐盟的1倍。結論是中國房價貴,股價便宜,但若從經濟及市場的邏輯來說,基於第一及第二項資料是推斷不出這個結論,有張冠李戴之嫌。
因為股市雖為實體經濟的晴雨錶,但若國家股市不成熟,股市總價值不能反映實體經濟的基本面,更何況國家上市公司佔整個國家企業的比例差別大。更為重要的是,股市價格機制、運行方式及價格基礎與樓市的有差異,而且住房是兩棲產品(住房既可是投資品也可是消費品),亦為不可貿易產品,比較房地產與股市的總市值意義不是太大。
此外,匯率亦影響內房市值。二○○五年七月及一五年八月實行了人幣匯率制度改革,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這十年升值35%以上,兌全球其他貨幣的加權匯率或實質性匯率升值至少52%。故中國GDP及住房總市值亦能輕易地上升。
而內房市值上升亦是銀行信貸快速擴張的結果。住房按揭貸款從一九九八年開始流行,房地產銷售及GDP亦隨之快速增長,二○一八年八月底居民消費貸款餘額達36萬億。大量銀行信貸湧入內房,而住房是不動產或不可貿易產品,當各地房價都由銀行信貸全面推升,內房總市值自然上升。
中國房地產成為以投資炒作主導的市場,住房價格一定衝到天上,故討論房價收入比率、房價租金比率、房價高低及樓市泡沫的意義不大。
正是在這意義上,中國65萬億美元的住房總市值並非代表社會財富增長多快,亦非說明中國實體經濟多強大,而是說明中國經濟、金融及銀行的風險有多高,許多經濟問題的根源都在此。這就是內房總市值達65萬億美元的的重大意義,即中國經濟及金融市場面臨巨大風險。
當代內地著名經濟學者,以敢言著稱,有「房地產平民代言人」的稱號。
作者:易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