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債動盪未安撫 警惕聯儲續放鷹

環球股市十月暴跌成災,美股也不例外,創下○八年以來最差開局,暫累跌一成。若是聯儲局前主席伯南克或耶倫,早已有所回應安撫市場,例如一六年初因憂慮中國經濟放緩而索性延後加息,惟今次主席鮑威爾一言不發,如此鷹派值得警惕。

今年以來美股經歷兩次顯著調整,上次是二月初,當時耶倫剛卸任,並由鮑威爾接手,市場未摸清作風,跌市就在四月初結束。此後普遍分析認為鮑威爾會延續耶倫鴿派風格,在收水過程中保持審慎,直至九月加息後,仍有分析認為今年加息行動到此為止。不過,到了十月初,鮑威爾表明目前利率距離「中性」水平仍遠,甚或需加息至該水平以上,即暗示利率3厘不是頂部,市場始覺醒他是「鷹」,並釀成罕見的「股債雙殺」。

回顧○八年金融海嘯後,聯儲局為了求穩,每逢股市暴跌都會有官員出面安撫,伯南克推出三輪量化寬鬆;耶倫則再三延遲加息。最典型的例子是原預期一六年會加息四次,結果全年僅加息一次。經歷近十年安撫,市場漸漸習慣聯儲局的呵護,對如今鮑威爾的冷漠顯然深感困惑。

鮑威爾的作風已令美國總統特朗普非常不滿,直斥「瘋了」。事實上,特朗普的指摘不無道理,主因是全球債台高築,單是由「問題企業」發行的槓桿債券已達破紀錄的1.6萬億美元,這個特大炸彈較○七年美國次按危機爆煲前更大,惹來英倫銀行響警,呼籲政府及全球投資者務必關注,因該些槓桿貸款與當年雷曼迷你債券爆煲前的運作模式相似。換句話說,若聯儲局持續每三個月就加息一次,就會將債務爆煲的風險增大,一旦被引爆,後果必較○八年更慘痛。

英倫銀行能看到的危機,相信聯儲局更能掌握。那麼,為何鮑威爾不理會市場大幅調整及債務問題,企硬要加息呢?有大行警告,或因通脹會快過普遍預期。自金融海嘯後,各國央行雖大量放水,但通脹久久未見,原因在於股市及樓市成為了「儲水池」,游資少了流入實體經濟,通脹就不顯眼了。惟「儲水池」終有一天會因大眾購買力追不上而儲滿,例如美國樓市因樓價難以負擔而轉跌。當「儲水池」失效,資金就會回流實體經濟,通脹就會上揚。

由此觀之,縱使算聯儲局不放水,通脹也會升溫,而且速度難以預測。假若坐視不理,通脹失控造成的傷害更大。投資者須警惕聯儲局不安撫市場總有原因,應謹慎保本方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