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野:聰明beta選股有幾聰明?

聰明beta亦即是Smart beta,但較為準確的譯法應為「策略beta」。策略beta的投資方式,介乎於被動和投資主動之間,既不純然追蹤普通的基準指數,又不單以投資組合經理的判斷,而是根據透明的選股原則建構投資組合,幫助投資者獲取更高的回報或降低風險。

權重策略非盡善盡美

建構投資組合涉及選股、股票權重和再平衡(rebalancing)。選股策略考慮多種因素(factor),常見的包括價值(value)、增長(growth)、規模(size)、低波動(low volatility)等。基金多以單一因素和多種因素作主題,例子有美國增長股基金或日本小型股價值基金。

權重方面,不少主要指數皆以市值加權計算,即以每間公司市值大小計算每隻股票的權重,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標普500指數。然而,以此種方式計算不是盡善盡美,原因是指數表現容易被大市值的股票主導。因此,最常見的一種權重策略就是等權,即把所有股票權重變成相同。

讀者不要看輕這簡單策略,比較一下近十年標普500指數與等權標普500指數,便會知道其厲害。除了等權外,亦有以低波動作權重原則的投資組合,原則是股票波動愈低,權重愈重。

不同時候有不同效果

有趣的是,擁有兩隻歷史悠久策略基金的領航投資創辦者博格爾,對策略beta有保留。他指若策略甲有效,那策略乙便無效,因畢竟市場上無可能人人賺錢。

不過,策略beta最大的問題,不是策略本身,而是甚麼時候揀選甚麼策略。投資銀行瑞信以五個因素研究○八至一七年的英美股市,發現沒有一個因素能夠產生可預測或穩定的回報,其結論認為因素縱使能幫助解釋表現差異,但因素溢價難持續。雖然短期內某些策略回報亮麗,但一般人難以預先知道將來哪種策略最佳,所以如何挑選未來贏家,反而成為最大難題。

御峰理財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