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以靜制動拒燒錢

各大車廠恐落後競爭對手,爭相投入以百億美元計資金研發電動車之際,少數車廠卻靜觀其變,寧願等到技術成熟後才急起直追。

一直注重環保形象的日本車廠富士重工(Subaru),雖然年產量逾100萬輛,但毌須把任何廢料運往堆填區,惟現時所有型號都是採用化石燃料,今年稍後才推出混燃版的Crosstrek SUV,全電動汽車更未有推出日期。

需求仍疲弱 電池技術貴

同樣地,日本萬事得(Mazda)開發電動車亦較其他車廠慢,距離首輛電動車面世還有至少兩年時間。至於快意佳士拿現時亦只有兩款採用電池技術汽車選擇,分別是混燃小型貨車Chrysler Pacifica Hybrid,以及全電動Fiat 500e。

從商業角度,上述車廠對電動車的取態似乎正確,因為電動化的滲透速度緩慢,中國以外的電動車需求仍疲弱,傳統汽車與電動車的銷售比率是50比1。

此外,電池技術依然昂貴,充電基建在全球很多地區均缺乏。有分析員指出,電池價格過去七年跌79%,若能保持此速度,電動車的成本競爭力要到二四年才與傳統汽車看齊。

豐田作後盾 無懼開發慢

不過,開發電動車太慢亦存在不少風險。以富士為例,一些對環保敏感的消費者可能轉去購買零排放的特斯拉(Tesla)電動車。另一方面,車廠可能很難聘請最好的技術人才及簽訂電池供應協議。

富士美國主管Tom Doll解釋,寧願是最後加入市場,但作出正確決定,而非搶先其他對手,但最終卻損害品牌形象和信譽。當然,容許富士研發電動車方面可保持耐性的原因之一,是該車廠現時17%股權由規模龐大和財力雄厚的豐田汽車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