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五國爭取港商設廠

中國世界工廠地位日漸減退,加上中美貿易戰影響,東盟五國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新加坡乘勢崛起,生產力近年不斷上升,追趕中國,「中國+1」逐步成為新的世界工廠模式。

雖然不少外資紛紛撤離中國,將廠房遷至東南亞,但港商表示,不可能大規模撤離中國,會在東盟國家增設生產線。

中國龍頭地位難被取代

「中國+1」代表着廠商在中國以外的地方增設生產線。而日本經濟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今年一至六月東南亞主要五國的製造業生產指數按年上升6.2%,有力威脅中國,並使「中國+1」模式擴大。另外,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愈演愈烈,東南亞的製造業生產力未來將有可能反超中國。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表示,雖然東南亞與中國的製造業生產指數的差距正在縮小,但預期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在未來五年都不會被取代。一來東南亞人口只是中國兩三個省份的總和,二來很多生產的原材料都是依靠中國轉口去東南亞,三來言語不通增加了溝通的難度。

他補充指,現時港商在中國設廠的比例,仍然多於東南亞。港商沒有放棄在中國的廠房,只是考慮在東南亞開多一條生產線,作為分散投資和降低風險,因為在東南亞生產可以輸往美國,而在中國生產就繼續輸往歐洲、日本。

另一原因是較高附加值、交貨期較短(如30天)的生產仍要在中國,但價格較低、數量較大、交貨期較長(如100天,甚或180天)的訂單,則可交由東南亞或非洲國家生產。現在兩處分工漸見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