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野:外資力量被過度放大

在等待全球第二大指數公司富時羅素宣布是否將A股納入指數體系,以及MSCI展開進一步提高A股在指數中的權重的議題時,兩個消息刺激中港股市昨日大升。事實上,地區股票市場一旦被納入國際指數,會造成追蹤指數基金的被動式增持,就是市場所憧憬的因為有錢入,市就會升。

A股成交未見受惠

不過,就算MSCI建議將中國大盤A股的納入因數從5%增加到20%,亦會分兩階段進行:明年五月半年度指數評估和明年八月季度性指數評估。假設A股調整市值權重按20%計算,A股配置的資金規模將達4,874.2億元人民幣,新增資金將達3,655.6億元人民幣。

再者,增加A股中盤股證券納入因數為20%,在二○年五月半年度指數評估審議時才會一步實施。時間之長,對A股近日刺激,屬於過分反應。

再留意一下,自從今年六月開始,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全球指數後,市場曾估算被動資金入場將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但A股走勢並沒有因此轉強,相反,入摩後整體成交不單止減少,而且走勢拾級而下,A股指數更見近年低位。

「外資成為A股重要持倉力量」這句說話不時聽見,但要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外資買賣視乎估值,A股過去多年一直以較高估值交易,要外資持續流入,估值上要合理,或更符合風險與回報的平衡。當市況前景未見明朗,如貿易戰陰霾等,估值上就會出現折讓,或部分原因解釋A股自六月以後的弱勢。

富時羅素CEO早前表示,A股若納入全球新興市場基準指數,納入比例只會是0.8%,而且滬、深港通的交易也有限額,故就算將A股納入,比重也不會太高。既然入摩後,外資流入未算踴躍,A股入富時指數的效果也不應該太高吧!

宏滙資產管理董事及投資策略總監 林嘉麒(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