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糾紛令不少企業重整發展策略,如遷移或分散生產基地分散風險;也有順勢鞏固業務迎挑戰的。香港其實也應趁勢整固競爭力近年下降的經濟環節,去迎接未來更具挑戰的經濟,會議展覽業就是其中一項。
以展示商品去洽談訂單的展覽業難免受互聯網發展衝擊,若能透過網絡檢視全球商品的話,又何須付出高昂成本參加展覽會呢?從國際展覽會的參展商和參觀人數下跌便可見一斑,包括瑞士巴塞爾國際鐘錶展及一些國際消費品展覽會。
會展業是香港重要產業,去年因會議、展覽和獎勵旅遊訪港的旅客近200萬人次,運輸、貿易、物流、酒店、零售和飲食等行業都受惠外,還提供不少就業機會,提升香港在國際經濟舞台上的地位。
惟會展業持續發展的最大障礙是場地不足,沒有展期給新興展覽。因此,第一香港會展業要擴建場地,並要定期就場地與市場需求作檢討;二是朝專業化展覽發展;三是配合展覽會舉行與行業發展相關的會議;四是同期舉行市場和生產基地考察,甚至推出一展兩地;五是成立工作小組協調和規劃會展業的內容。
會展中心完成擴建後,全港會展場地面積共約15萬平方米;但亞洲地區的會議展覽場地在十年內倍升至逾八百萬方米。上屆政府稱會研究灣仔沙中線上蓋建新國際會議中心,加上搬遷灣仔北三幢政府大樓後,在該處興建面積一萬三千方米的展覽設施,並與現有會展中心和計劃中的新會議中心連接,以發展成亞洲會展業樞紐。
不過,新會議中心未見具體計劃,政府大樓亦搬遷無期,恐怕兩項工程要再等待十年才落成,對只爭朝日的經濟世界真的太長了!
至於專業化則是舉辦專業展覽,以電子展覽為例,產品範疇擴闊至家庭電器產品及機械人等,可考慮舉辦人工智能產品展覽,以配合相關的國際會議。
而市場和生產基地考察,在國際企業紛紛將市場焦點放在中國內地和亞洲的情況下,香港既位於內地南大門,又近東南亞新興的生產基地,具有吸引力。大灣區發展既提供更廣闊的市場,又會是特別關稅區,屆時更可將會議和展覽作一展兩地。
最後,希望政府設立小組去監察和推動會展業的發展,本地一些受消費者歡迎的展覽,因較易招攬參展商而頻密舉行,參展商可在尾段以零售方式銷售展品以減輕成本,例如珠寶展等。
惟這不單令展覽會成散貨場,失去貿易展旨在推動貿易和地方經濟的原意,也對本地的零售業構成衝擊。若有工作小組作協調和規劃,將會更有效推動香港的會展業持續發展。
香港珠石玉器金銀首飾業商會理事長,從事珠寶首飾行業四十年。
作者:黃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