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野:貿戰成港經濟最大隱憂

黑格爾說:「歷史給我們的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吸取教訓。」然而,這句話不適合用於前聯儲局主席伯南克身上。學者出身的他,了解到聯儲局於大蕭條時,對銀行流動性問題袖手旁觀,使眾多銀行遭擠提而一一倒閉。

在○二年佛利民九十歲生辰賀辭中,身為聯儲局代表的伯南克坦然承認聯儲局犯了錯誤,並承諾不會重蹈覆轍。他真的說到做到。面對○八年金融海嘯,聯儲局大幅降低利率,三次進行量化寬鬆措施,為市場提供充足的流動性。

美印鈔助長資產升值

全球央行放水救市,促使新一輪資產升值潮。屬開放型經濟體的香港,在金融海嘯後,約有一萬億港元熱錢流入。若以海嘯時低位計算,恒指最高升幅2.13倍,差餉物業估價署的全港私人住宅售價指數上升2.75倍,磚頭跑贏股市。

美國聯儲局於二○一五年十二月底開始走上加息之路。隨住港美息差擴闊,於今年四月港元首次觸發7.85的「弱方兌換保證」。

近日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接受傳媒時信心滿滿,指現時熱錢流走近一成,更表明要是日後再有資金流走也不成問題。他重申,資金流走會令市場收窄港美息差。的確,外匯儲備資產逾4,000億美元,實力毋庸置疑。

美國經濟不但全面復活,而且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火車頭。反觀,內地經濟在去槓桿的主旋律下,碰上強美元及貿易戰,令股匯下跌,經濟出現下行壓力,倒成對香港經濟最不穩定的因素。

畢竟,香港與內地經濟日益緊密,以股票市場為例,內地在港上市企業由回歸前不足100間,增長至一七年年底達1,051間,佔港交所上市公司總數一半,總市值佔比六成六。要是貿戰持續加上美元走強,恐怕人民幣承受壓力,香港經濟難獨善其身。

御峰理財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