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內地網貸掀淘汰潮

內地在過去幾年一直鼓勵創新,而互聯網金融就是重點之一。其中,內地網貸行業發展迅速,但隨着時間飛逝,投資者發現內地互聯網貸款產業,特別是P2P網貸公司的平均壽命都很短,現存的大部分營運時間主要以兩至五年居多。網貸平台看似平穩,卻突然出現問題,而且下場慘烈,而參與網貸的小小投資者亦受牽連。

五大原因加速爆煲

今年七至八月間,網貸爆破潮讓不少投資者虧損,甚至是血本無歸。有人為了盡可能減少損失,組織自救群,想盡辦法去減輕損失,若等不了的話,就乾脆到相關出事的網貸平台進行聲討,嘗試討個公道。最後,不少投資者選擇直接前往網貸平台所在地的公安機關報案。

綜合而論,筆者認為內地網貸行業出現問題,原因包括以下五項。

第一,貿易戰加速宏觀經濟回落,流動性收緊,使資金鏈斷裂;其次是網貸行業開設創立網貸平台目的就是為了套錢;第三,網貸平台營運槓桿過高,存在長期過高比例的融資或推廣成本,導致業務難以為繼;第四,網貸平台資金給老闆挪用於支撐自己的實體企業上,盜用資金為自己進行輸血;最後,網貸平台風險控制不嚴、壞帳率過高。

中美貿易戰的爆發讓宏觀及微觀經濟環境出現重大變化。可是網貸平台未能察覺,把關不嚴,繼續將一些信貸低劣的企業包裝成低風險高回報的產品,一些一知半解的投資者誤以為是好的投資工具,墮入地雷。故此網貸平台的企業內控、風控及治理都出現大問題,無從篩選,直接將企業風險轉移至普羅百姓。某程度上,這與配套監管政策亦有一定的關係。

促機構自查控風險

內地網貸行業發展仍存有空間,而頻繁突然爆破可謂行業發展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陣痛。垃圾平台之所以需要規範和清理,主因其風險防控措施弱,流動性管理能力差。控制好風險的網貸平台對金融科技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清理垃圾平台將引導行業、金融業走向規範。

目前,各地政府正在積極推進轄內機構風險處置工作,通過與其他平台的資產重組、與金融機構業務合作、網貸機構經營轉型、機構之間兼並收購等方式,已有部分網貸機構更退出市場。近期,為打擊逃廢債、引入不良資產管理公司處理不良資產、開展機構自律自查等一系列網貸行業整治措施接連落地。同時,各地監管部門也在不斷加大監管力度,摸底存量現狀、遏制風險蔓延。

加強監管恐礙創新

在經歷行業的高峰及失控後,內地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決心不變,但是發展力度及監管將大幅收緊,在這種大環境下,能否允許創新的元素續存,將會是投資市場關注的重點。對不同的上市公司而言,影響同樣存在,投資者不能再盲投或不經篩選地相信相關產業。

筆者相信產業將正式進入淘汰期,能生存下來的,估計都需要配備強勁的金融或科技背景,這亦會為投資者帶來較為明確的選擇方向。

溫天納

資深投資銀行家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

作者:溫天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