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Campus:公司回購 股份吼得過?

相比派息有現金落袋,上市公司進行股份回購也許對長期股東更為有利,近期就有多隻藍籌相繼公布回購,包括「股王」騰訊控股(00700)。當然,回購目的及公布回購後對股價的影響不盡相同,值得深入看看有否投資機遇。

定義:在市場買入 股本或縮

回購意思是指公司動用手頭現金,在市場上買回公司股份。假設一間公司的發行股本為10股,當公司在市場買入1股並註銷及銷毁,發行股本變為9股。即使公司盈利不變,每股盈利會因股本減少而增加。

一般而言,回購被視為回饋股東的行動,對股東有利。至於派息以至派特別息,因牽涉除淨因素,股東實際上沒有得益。另外,大股東在市場上用個人資金增持股份,由於不涉及註銷股本,不會影響每股盈利,所以股東也沒有直接受益。

動機:有助增強小股東信心

志昇証券研究部董事麥嘉嘉表示,上市公司進行回購背後或有不同的動機,例如公司認為自身股票的市場價格遠低於內在價值、企業有大量現金但又沒有好的投資項目,以至通過回購股票增強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等。

全通托價 萬科反收購

致富證券研究部高級分析員莫易東指,企業也可能透過回購來托住股價,例如中國全通(00633)今年五月股價急跌,公司出手回購。

他續指,另一類較少見的公司回購目的是反收購。例如萬科企業(02202)在一五年時大手回購公司A股,支持股價,藉以令寶能系要用更高成本買貨,以及在回購股份註銷後,市場流通股份數量減少,令對方更難購入股份。

他認為上述目的是否利好股價值得商榷,但以領展房產基金(00823)和滙豐控股(00005)為例,回購令每股可分派現金增加,大部分計劃買股收息的股東受落,亦有助支撐股價。

規模:今年首8月共涉365億

麥嘉嘉指,資料顯示,今年首8個月,香港共有1,875次回購行動,涉及金額總數達365.1億元。而恒指今年一月底開始見頂回落,期間香港上市公司回購金額持續增加,由首兩個月平均不足5億元,其後回購次數及回購金額均有所增加。

緊接六月份港股急跌,七月份成為今年港股的回購高峰期,單月回購次數445次,涉及金額達159.7億元。

後市:回購潮後恒指均回升

既然今年七月是年內回購高峰時段,對港股後市升跌有否啟示呢?麥嘉嘉指,港股近年經歷過4次回購潮,分別是○八年、一一年、一三年、一六年,而每次回購潮後,恒指都會見底回升,隨後12個月內反彈18至52%不等。

外圍影響 彈力未必大

惟她補充,過往幾次採取回購策略的公司數目由約80至近120間不等,但今年七月的回購公司數目僅70多間。加上現時影響港股的不明朗因素眾多,包括中美貿易戰以及新興市場貨幣危機,意味即使港股出現反彈,力度未必很大。

策略:睇基本面及市場氣氛

莫易東表示,回購是公司用真金白銀買入股份,主動買盤增加,理應對股價有支撐作用。然而,他翻查一七年一月至一八年九月的數據,發現公司宣布回購後立即追入的短線贏面,其實與擲公字相若,最終股價表現還看市場氣氛,以及公司基本面。畢竟公司幫股東進行回購,還要視乎本身公司股份的價格是過高抑或偏低,繼而才能有所反映。

他補充,如果從較中線去看,近期一些中大型股份在回購後的表現還算不俗。例如計算領展今年每次回購後股價表現,截至上周五的平均股價變幅為升4.7%;中國恒大(03333)自今年七月回購後,平均股價變幅更飆達25.7%。當然,投資者也要注意,影響股價中線表現的因素較多,未必全因回購帶動。

留意累計回購股權佔比

回購股可看好,亦可適時看淡。麥嘉嘉指,據上市守則,公司於股東會每次獲授權後回購股份上限為10%,可留意累計回購股權佔比。倘公司已回購近一成股權,需小心是次回購或已近尾聲。當回購停止,股價從高位回落的機會亦大。公司若希望再回購,需再次開股東會以獲取更新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