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投資毋須囿於中港股市

筆者過去經常奉勸散戶不要將投資眼光只局限於中港股市,應多留意美國及其他國家的投資機遇。若讀者有分散投資到海外市場,那麼今次港股跌市所帶來的衝擊應相對輕微。

附圖顯示年初至今各大指數的表現,美股去年已經持續走強,縱使今年上半年一度出現調整,但標指及納指仍然錄得回報,實屬非常難得,相反中港股市的表現卻令人失望,敬陪末席。若散戶有分散部分資金到海外市場,應可抵銷港股失利。

過去筆者出席親朋聚會,經常被問及對大市或各類資產的前景,通常我回答問題後都會補充一句:「不要只關心中港股市,多留意美國及海外股市的機遇吧!」可是,親友的回應只有兩個:一是對美股陌生,二是投資美股不方便。

不方便明顯不是原因,特別是各大銀行及證券行多年來已大力推廣美股戶口,交易手續費跟買賣港股的差別不大。有朋友解釋美股在晚上開市,「睇市」將影響作息時間。對於即日鮮炒家這當然是有難度,但對於中長線投資者而言,大可在系統設定限價盤及止蝕盤後安享家庭樂及安心休息,操作跟投資港股沒有明顯分別。

怕「隔山買牛」只是藉口

至於陌生的問題,筆者懷疑有多少散戶對自己持有的港股瞭如指掌,例如是否清楚本港發展商於內地的投資進展及回報,對於長和系公司在歐洲的投資又是否熟悉,筆者估計大部分投資者都是一知半解。有朋友解釋他們能觀察及使用那些本港上市公司的業務,例如每日乘搭港鐵上班、新盤銷售情況、商場的營業情況等,投資相關企業相對安心,但投資美股卻像「隔山買牛」。

不過事實上,我們已經常使用Facebook、Microsoft、Apple等企業提供的服務及產品,親切程度比本地地產股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陌生及不方便根本不是理由,原因只有一個─懶。

不過,經歷了近年港股反覆的走勢,散戶要降低投資獲利的難度,該趁早投入海外投資市場的懷抱。要踏出這一步,除了要到銀行或證券行開立海外投資戶口外,同時要多留意環球的財經資訊。

買ETF勿忽略風險管理

另一方面,散戶應先從日常生活入手,例如可先研究平日已經使用Facebook、Microsoft等企業,始終產品類型及經營模式較易理解,做功課的時間可稍為縮減。其次,散戶應集中留意行業的龍頭股,三四線的始終較為陌生,透明度較低,需花更多時間做研究。若覺得研究個股太麻煩,可考慮各行業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

筆者過去多次鼓勵散戶投資ETF,猶如收錢擔當ETF代言人,難道ETF真的毫無缺點?當然有,其中一個就是基金過分分散,連一些基本面欠佳的企業亦包括在內。例如美國科技股ETF為例,除了持有走勢強勁的Amazon及Apple外,亦有相對疲弱的IBM及Qualcomm,拖累整體回報。不過,既然普遍散戶的選股能力平平,那麼投資ETF仍是相對可取的工具。

另一方面,ETF的盛行亦令資金過分集中於個別股份,例如Amazon,一旦企業業績未如理想,有機會引發投資者同時減持相關的ETF,將令個股跌幅擴大,近期的例子有Facebook。因此,散戶投資ETF時不要忽略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本人沒有持有內文提及的港股)

梁志麟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策略師

作者:梁志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