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爭奪人才戰 再次考驗競爭力

為配合大灣區發展,內地推出便利香港居民北上發展的「居住證」安排,可以預示未來區內人口流動性會大大增加。這對香港無疑是一項挑戰,皆因人才流動障礙減少,意味區內人力資源競爭將會加大。香港除要設法強化優才輸入機制,完善配套以彌補流失之外,更要為本地人才提供足夠的上流楷梯,做到聚「才」自可達致聚「財」,確保經濟競爭力不失!

最近,內地城市推出《港澳台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居住證持有人可在內地居住地依法享有三項權利、六項基本公共服務及九項便利,涵蓋就業、教育、醫療、旅遊、金融等日常生活範疇,意味香港居民回內地學習、就業、生活將更便利及增加吸引力。不過,讓港人更便利回內地發展,意味人才有更大的北上發展動力。可如今香港正在積極推進經濟升級轉型,大力發展創新科技、強化金融實力,推動生物醫學等,正是在在需才之時,倘人才都向北看的話,誰來服務香港經濟?

為此,港府繼推出為期五年的「科技專才培育計劃」之外,昨傳來首份香港人才清單,共包括十一項專業,包涵金融、環保、船務、創意產業、國際仲裁等,有助提升吸引國際人才的競爭優勢,算是針對人才流失的問題作出「補漏」措施。

當然,單單為相關合資格人士提供入境便利並不足夠。專才選擇來港發展,除了考慮到香港有成熟的監管機制、完善的法律體系、保護知識產權的能力、交通便利以及低稅率等條件外,來港發展的專才也要安頓家庭在香港生活,故生活上的配套亦十分重要。可是,香港樓價「癲狂」,即使專才相對豐厚的薪金亦感吃力;另子女教育及海外升學措施是否銜接、支持發展重點產業的環境和鼓勵政策又是否足夠,都應該全盤作出檢討及優化。

面對周邊各城市爭奪海外人才,香港也別無他選,只有加入競爭行列。值得關注的是,政府在積極吸引國際專才來港發展的同時,亦必須高度重視本地人才的培訓,確保有足夠的高等教育學額、專業培訓資源,以及與時並進的資歷架構,給予本地人才有公平發展和向上流的機會,以免造成社會分化,和氣才能生財!

畢竟發展經濟不能光靠「講」字!除了提供發展機會,還需在配套上提供足夠的誘因,才能吸引海外人才、留住本地人才,方能有效執行推動香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各項政策,才可避免被邊緣化、甚至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