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穩槓桿不走回頭路

上月底國務院常務會議,為更好發揮財政金融政策定調,提出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穩健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一七年起的去槓桿已見成效,在中美貿易摩擦升溫的陰霾下,去槓桿調整為穩槓桿,務求穩住增長。

中國改革開放踏入四十年,現今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面對如此龐大的經濟系統,回顧過去,內地財金政策曾多次表現得不大成熟。

為應對○八年金融海嘯,四萬億元投資計劃及時出台,挽救了因出口急跌而轉弱的經濟,但卻為後來的產能過剩及地方債務飆升埋下伏線。

不斷嘗試 成效漸顯現

自現領導班子一二年就任,就嘗試啟動去槓桿。一三年人行開始處理影子銀行問題,並放手促使內銀以市場化手段處理流動性問題。可能習慣了央媽放水,當人行拒絕出手,內地同業拆息急升、引發錢荒,並震散股市。其後央行表態適時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才令錢荒結束。

其後中央繼續着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但去槓桿導致投資及基建出現超預期下滑,隨着經濟下行風險增加,一四年尾起又走回放水舊路以穩增長。減息降準再加上過度槓桿的場外配資借錢炒股,一五年中終泡沫爆破。其後的國家隊粗暴救市、人民幣匯改貶值及試圖限制跌幅的熔斷機制,皆顯得進退失據。

內地經濟於一六年尾觸底回升,中央開始加速收緊貨幣政策。人行先後上調中期借貸便利(MLF)及逆回購利率,同業拆息及國債孳息亦明顯上揚,人民幣由一七年初至今年三月期間升值近10%。狹義貨幣(M1)增速由逾20%跌至近月約6%,廣義貨幣(M2)增速近月更跌至8%的歷史新低,一七年起的去槓桿已取得顯著成效。

貿戰開打 信貸壓力增

然而,局勢自三月起有明顯變化。美國威脅開徵關稅,在貿易戰陰霾下,不明朗因素開始影響市場情緒,繼而影響消費及投資的意欲。內地信貸市場壓力漸增,年初至今債券市場違約餘額已達到近300億元,P2P網貸平台更出現骨牌式爆雷,單單七月已有過百家P2P平台倒閉,涉資達數百億元。

國家領導人曾經指示,「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主動去槓桿,初衷是確保金融安全,特別是着力收緊影子銀行規模,解決前期過度借貸、引致過度投資的亂象。如果去槓桿力度過猛,引發經濟較大幅度震盪,導致金融系統風險增加,繼而又再重蹈覆轍地以放水來解決問題,這種惡性循環顯然不是中央樂見的。

吸取教訓 適時稍放鬆

因此,由去槓桿調整為穩槓桿,目的是穩住經濟增長。早前的去槓桿及收緊貨幣政策,正正建立了政策儲備,適當時候稍為放鬆,例如定向降準,加上減稅降費去鼓勵內需,可紓緩下行風險、穩定市場信心。

然而,穩槓桿不等於加槓桿,不代表走放水的回頭路,上述大水漫灌的歷史不會再出現,金融安全依然是主旋律。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講師葉德生參與本文)

莊太量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新亞書院輔導長。

作者:莊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