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錢無國界:台高管港拓藝術無懼燒錢

當大家怨上車難、想移居外國生活之際,卻有不少台灣人熱愛在香港工作及創業。來自台灣高雄的Trevor Lin在香港生活接近六年,出任多個國際大型品牌的高層,近年身兼多職並搞藝術,究竟香港對台灣人才有甚麼吸引力呢?

炒港股遇冧市輸50萬

Trevor原於台灣國立交通大學就讀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及後又到法國巴黎修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課程。畢業後曾於英國、上海等地出任不同公司的高層,至二○一二年受聘於化妝品牌L’Oréal後,隨即於香港擔任亞太區分區經理,此後就於香港落地生根。

說到與香港的淵源,他表示,九七年時大學同學都愛一起研究買賣港股,但可惜一場金融風暴,就令他足足輸掉約50多萬港元。「這個經驗令我明白,與其將金錢投放於股票或房子,不如創造一些東西。」因此,他在就讀法國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時,開始接觸一些另類投資。

投資初創兼變身顧問

「我開始投資一些初創公司,一共有4家,另外又成為數十家初創公司的企業顧問。」當年他加盟一家GPS系統公司,系統可以應用於Apple Watch,認為這家公司很有潛質。「投資這些公司除了看好其前景外,從中亦可以增強個人的網絡,擴闊視野。」

後來他漸體會到,一家公司即使擁有技術,但沒有市場、推廣及品牌,公眾難以認識到這些產品,故他加入不同公司成為項目管理高層。在職場打滾10多年,他一直沒有停止投資於有潛質的企業。「記得有次從英國回到台灣只有三天的時間,我由早上七時至晚上十一時都是與朋友會面,大家研究一下有沒有獨特的投資。」

他又指,自己從小就很喜歡畫畫,成長過程都是以玩樂為主,即使台灣是一個鼓吹大眾賺錢、買樓的社會,但他一直沒有放棄藝術工作。「其實香港有很多出色的藝術家,可是他們沒有地方可以展示藝術品,有朋友與一些大型藝術廊合作,卻只能創作商業畫交易。」

開藝術廊售業界作品

因此近日他於上環開始營運藝術廊NIDO(「呢道」),供香港或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展示、出售他們的作品,而每兩星期便會改變主題。除此之外,藝術廊亦供人免費使用,有些人把場地用來玩Board Game、做瑜伽,市民只需預先致電預約即可。

他在英、美、法國等地工作及生活過,表示各地民眾的生活習慣都有很大分別。歐洲人比較注重細節,對他的影響較深,令他了解做事必須仔細清晰有條理,以及工作過程相對嚴苛。香港則重視效率,只要交出的成品有亮麗數據,即使沒有內容亦可接受,重視目標為本。不過他認為,這種方式令人失去了做事的動力,因此許多香港人都不快樂,做事一味求快,而生活上只求有車、有樓。

「跟外國人談及搞畫廊,他們會覺得這是很有趣的事,但港人只會問能否賺錢。」現時他位於上環荷李活道的畫廊樓高兩層,租金方面他笑指不便宜,但認為是值得做的事。對於「燒錢」開設畫廊,他指現在手上仍有40、50個投資項目,故萬一畫廊令他錢財盡失,他亦不太擔心。

與他的家鄉台灣相比,其實港台兩地很近似,但Trevor指香港有許多大自然景色,而且跟市中心鄰近,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前往郊外,即可輕易接觸到大自然。近日他喜歡到大埔梧桐寨行山、游泳,又笑指香港是一個生活的好地方,香港人應改變自己,多留意身邊美好的事物、減少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