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被互聯網打殘已是公認的事,美國過去一年零售破產宗數創新高,店舖關閉數量數以千計。不過,化妝美容業似乎未受影響,人們總希望可以把唇膏和遮暇膏等產品拿上手測試,令化妝美容店人流不絕。據Inkwood Research估計,化妝美容市場規模將於二○二四年底前,由現時的四千六百五十億美元(約三點六二萬億港元)增加至七千五百億美元(約五點八五萬億港元),增長超過六成。
舉辦化妝美容業界年度盛事Beautycon的同名媒體公司指,活動所帶來的年收入相當於每平方呎四千六百美元,是許多零售業渴求的數字。相比之下,據CoStar資料,美國零售店去年每平方呎平均收入僅約三百四十美元,蘋果公司專門店則為五千五百四十六美元。
化妝美容市場蓬勃情況在全球可見,據Euromonitor資料,去年亞洲美容和個人護理產品銷售升百分之六點四,至一千四百九十億美元,美國和西歐市場規模亦分別達八百六十億美元和九百四十億美元。
化妝美容業被形容為具有「抗亞馬遜」的能力,部分原因是業界愈來愈重視體驗,因而較不受減價壓力,範例之一正是由最初的網紅聚會演變成年輕人趨之若鶩以至品牌必爭之地的Beautycon。
此外,一眾美容網紅YouTubers拍片分享美容意見,千禧世代的消費者對此相當受落,更勝品牌本身的宣傳推廣,成為推動化妝美容市場增長的一分子。在YouTube上,美容是僅次於遊戲的最熱門影片分類。據NPD資料,千禧世代一六年用於化妝品的開支較兩年前勁增百分之二十五。社交網絡的興起和美容專門店如Sephora受歡迎,令一些新品牌能迅速「入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