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野:利淡因素湧現 美元平穩偏弱

四月中以來,美匯指數延續上漲趨勢。同時,亞太地區不同國家匯率全面變弱,部分央行更扭轉利率周期應對資金外流壓力。美元上升受短期因素干擾,中期仍可維持平穩偏弱的方向。

美元上升受一系列宏觀事件驅動。今年第一季度歐元區、日本和中國製造業PMI指標預示其製造業動能減弱。相反,美國受惠減稅刺激效應,經濟增長和企業盈利增速較去年第四季度加快。美國和不同地區的增長差驅動美元升值。

另一方面,中國及美國的貿易摩擦持續升溫,地緣政治不確定性都會觸發美元回流等避險資產。步入五月中,意大利等歐洲邊緣國家政局動盪,亦令歐元和歐洲的國債收益率面臨壓力。

未來利息優勢縮窄

從貨幣政策角度而言,歐洲、日本等經濟體都處於再通脹的早期階段,未來兩年全球貨幣政策趨向緊縮。美國聯儲局不再是全球唯一一個開始收緊貨幣政策的主要央行,因此,美國聯儲局和其他主要經濟體央行的利率差距將會愈來愈小。

另一方面,美國和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國債利差水平已十分極端。美國和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利差已擴張至超過250個基點,高於歷史均值2個標準差以上。這利差水平反映市場極端的經濟增長遜於預期,而我們認為增長遜預期已達極限。若下半年歐元區和中國經濟恢復增速,美國和其他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差就會收窄,利差收窄驅使美元兌其他貨幣貶值。

從政治角度來看,美國並非希望美元過於昂貴。透過減稅和增加開支計劃後,美國產能水平和利用率有所上升。多餘產能需透過出口消化,過於昂貴的匯率不利美國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因此,經過半年的升值,美元未來數月將會來到臨界點。

短期而言,美元強勢不利新興市場,特別是經常帳戶和財政收支逆差較大的經濟體。亞太地區基本面更為穩定,受短期美元上升的衝擊低於其他新興市場。

御峰理財研究部